理论教育 以有效市场调节为前提的供给侧经济管理共性

以有效市场调节为前提的供给侧经济管理共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供给侧方面的进行经济管理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这一背景下,供给侧经济管理的相关思想重新引起重视。法学派认为造成经济滞胀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而非需求侧,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措施,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并逐步取消限制市场竞争的系列法规制度。

围绕供给侧方面的进行经济管理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供给侧与需求侧对应,同样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在调整手段和方法上存在着根本区别。

经济学意义上的供给侧思想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出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他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经济学中的新古典理论正是以该定律为核心的。萨伊定律认为生产过剩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使供求之间短期内的失衡得以缓解,并且供给本身也可以创造需求,因此应从供给侧的角度制定和实施各项经济政策。

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时代,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质疑供给侧管理思想,他们相应提出应以需求侧管理作为摆脱经济危机、克服经济衰退的手段,具体措施包括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5]凯恩斯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也成为大萧条后各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手段,而通过扩张或者紧缩的经济政策来对需求侧加以调控也是此后多数经济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www.daowen.com)

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滞胀问题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以往通过需求侧调控经济的方式遇到了困境,扩张总需求会持续提高价格水平,而收缩则会加剧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同时,长期、全面的经济干预也使国家经济活力消失殆尽,这一点在美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供给侧经济管理的相关思想重新引起重视。此阶段最为主要的理论由当时的供给学派提出,也就是以传统供给经济学为内核的新供给经济学[6]。法学派认为造成经济滞胀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而非需求侧,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措施,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并逐步取消限制市场竞争的系列法规制度。20世纪80年代上台的美国里根政府,以及撒切尔夫人领导的英国内阁都将供给学派的理论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而注重通过供给侧管理减少需求侧刺激也成为至今为止最为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甚至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各国也并没有如以往一样,片面地采取国家干预和调控的方式刺激需求侧,而是重视市场竞争机制的自发作用,通过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等方式予以应对[7]

总体而言,供给侧经济管理无论是学说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体现出了与需求侧管理截然不同的特点,也即前者依赖市场及其竞争机制的作用,后者则以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国家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一方面,供给侧经济管理的前提是价格传导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而价格机制无疑建立在自由、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只有竞争机制正常作用,价格传导机制才能使要素端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由过剩的领域流向不足的领域,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在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产要素可以实现自由流通,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和产量。同时,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各市场主体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这些都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