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所得税会计方法简述

所得税会计方法简述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进一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所得税会计方法简述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项目计算确定的收益(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其目的是为企业进行纳税申报和计算交纳所得税提供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会计利润(即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算出来的所得税前利润总额,其目的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税前会计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依据与目的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处理不同即形成了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分别是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一定期间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即存在下列计算等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进一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无论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我国原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债务法实质上是一种利润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都是依照收入费用观,从时间性差异出发,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视作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1.递延法

递延法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种。递延法下,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www.daowen.com)

采用递延法,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① 本期应交所得税;② 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即存在下列计算等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式中,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2.利润表债务法

利润表债务法,即我们现在通常所称的“债务法”,我国原《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债务法”也指的是这一种方法,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种。

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采用利润表债务法,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① 本期应交所得税;② 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③ 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即存在下列计算等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式中,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适用的所得税率)。

或者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已确认递延税款金额的累计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出发,通过倒轧计算得出,当不存在需要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纳税影响时,简化了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不发生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纳税影响的情况下,简单讲,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与本期应交所得税之间存在如下计算等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