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江苏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进入“十三五”,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则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在此种背景下,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一、困难与挑战
1.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
判断一个国家(地区)是否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标志:农业产值的比值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小于10%;二产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小于三产;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大于60%;人口城市化率75%以上;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口比低于10%。2017年,江苏省农业产值比重4. 7%,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高出第二产业4. 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8. 8%,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为16. 8%。说明江苏经济正在步入后工业化时期的过程中。同时,社会发展正面临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社会结构分化、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一些掌握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总体性资本精英集团迅速壮大,掌握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在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消费品领域具有较强的购买力;而农民、农民工、城市失业下岗人员等弱势群体则难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表明,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递减规律。在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背景下,居民的总体消费倾向将会降低,“有钱不敢花”与“无钱可花”现象并存,造成整个经济的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果我们无法保证在精英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受益、其基本权益得到保障,那么人民的生活质量就不可能是高品质的。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不断出现,资源的制约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现阶段制约江苏人民生活高质量的重要短板。如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空气质量问题、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2017年江苏省环境公报》显示,2017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6. 4,较2016年下降了0. 4个百分点,各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处于61. 8—70. 2之间。2017年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8. 0%,较2016年下降了2. 2个百分点;13个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8-2012)二级标准,达标率介于48. 2%—79. 2%之间,PM2. 5、PM10、O3和NO2是超标的主要污染物;2017年共发生7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发布蓝色预警7次,其中2次升级为黄色预警,改善空气质量势在必行。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化肥使用量为45. 46公斤/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 17倍,而实际利用率只有40%—56%,远低于国际水平;2015年农药使用量为1. 1公斤/亩,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安全施用量上限的2倍多。同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11. 39万吨,而连续使用5年地膜,作物减产可高达24. 70%。在江苏的矿区和苏南工业发达地区,由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土壤受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严重;苏北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承接了部分长三角地区“腾笼换鸟”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某地甚至出现化工园区偷埋排污管事件,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当地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2017年江苏省环境公报》同时表明,在全省758个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点位中,90. 2%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仍有8. 5%、0. 5%、0. 4%和0. 4%的土壤分别处于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江苏省环境形势存在的问题,已经或将严重威胁到全省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报酬在GDP中占比偏低,经济增长未能完全实现“藏富于民”
初次分配主要解决资本和劳动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一般而言,资本和劳动力按照边际生产力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分别得到资本和劳动的贡献。因而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初次分配水平、反映民生民富的重要指标。
表19-3 江苏国民收入结构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国内外比较 单位:%
研究表明,各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国民核算数据,对29个样本国家数据进行测算,两者之间相关系数达0. 81。这与发达国家劳动相对资本稀缺,劳动力价格较高有关,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往往实行投资优先的增长模式,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工人工资和农产品价格往往很低,因而劳动份额较低。由表19-3可知,江苏省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仅低于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较同处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和广东省低2. 3个和4. 9个百分点。这是收入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的名义值增长了60多倍,而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名义值仅增长了30倍和22倍,说明经济发展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城乡居民,反映出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低、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意向强烈,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2017年,江苏省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7. 1%,略高于浙江省,较广东省低1个百分点,仅为美国、英国的40%左右,甚至低于墨西哥(65%)、印度(57. 7%)、马来西亚(48%),这必然会直接影响江苏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www.daowen.com)
2.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隐形财富”不足
公共服务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相比,江苏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公共服务支出3847. 87亿元,占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合计为36. 2%,高出广东省近1个百分点,但比浙江省低1. 2个百分点,甚至低于人均0—3000美元国家6. 5个百分点;与人均GDP 6000—10000美元国家和人均GDP 10000—20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9. 5个和8. 2个百分点。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资源占有不均、服务水平不等和权益保障失衡等三大方面,体现为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们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方面享有完全不同的政策,享受不同的公共服务。
表19-4 江苏省民生支出比重的国内外比较 单位:%
由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社保等支出。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省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2. 4%和9. 37%,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到 4%,其中,德国和英国分别为1. 1%和1. 5%,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和4. 2%。尽管江苏省教育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较高,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占有和支配教育资源的状况不平衡,且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上好学”的问题突出,造成了“入园难”、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社会机构办学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城市扩张导致了人口分布的变化,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子女进入城市务工经商,而基本公共服务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地域迁移,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等方面,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最终必将影响居民生活高质量。
3.民生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短板问题突出
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解决因失业、疾病和年老及各种天灾等因素所带来的贫富不均问题。与之相比,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服务、重经济轻民生,在很多公共服务领域过度依赖市场,导致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供给不足。尽管江苏省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但亦存在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有限的情况。数据显示,社会保障(不含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2006年),卢森堡高达62. 41%、德国为46. 71%、英国为35. 82%、日本为31. 68%,16个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3. 84%。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左右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白俄罗斯、突尼斯,社保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9. 68%、34. 7%、28. 8%和23. 3%。与之相比,江苏省公共财政中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明显偏低,2017年江苏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 5%,不仅低于浙江和广东,且仅为人均GDP 6000—10000美元国家和人均GDP 10000—20000美元国家的23. 8%和27. 1%。投入的相对不足,使得全省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城乡差距较大。尽管江苏在全国率先试行了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据调查,2016年全省城镇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平均2620元/月,即使是境况相对较好的苏州地区被征地农民,目前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在900元左右。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差距也较大,2016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72684元,按个人2%、单位9%的医疗保险筹资水平计算为人均7995元,是2016年新农合筹资标准的近14倍。
医疗卫生的短板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医疗支出比重为9. 86%,分别较浙江省、广东省高出2. 1个百分点和1. 16个百分点,比人均GDP 6000—10000美元国家和人均GDP 10000—20 000美元国家低2. 84个和3. 74个百分点,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不足使得居民医疗支出比重偏高。2017年,江苏省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比重为8. 9%,而发达国家平均不到5%。同时,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专科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导致很多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4.发展不均衡,居民间生活质量存在较大的群体差距
“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快速增长,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江苏城乡收入差距为2. 27∶1,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 58∶1);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7. 76∶1,且农村高收入户的财产性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10—2016年农村高收入户的财产性收入增速为9. 2%,高出低收入户2. 5个百分点;苏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苏中和苏北地区的1. 47倍和1. 93倍。截至2016年年底,仍有200多万人口的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财富收入差距扩大,部分居民拥有多套住房,而大量新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买房难、租房贵问题突出,苏北部分农村住房条件较差。可以预见,随着城乡居民在收入、财产等方面差距的扩大,“马太效应”将会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生活质量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