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建设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一、坚持规划引领
推进农村建设高质量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规划先行。在农村高质量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多规合一”和考核评比,实现理念、技术和平台统一。农村建设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搞一个模式,要突出乡村优势特色,体现农村风土人情。江苏省于2016年完成了镇村布局规划优化调整,确定了规划发展村庄和一般村,这为深入推进农村建设高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要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对有建设需求的村庄,逐村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并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加强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推行实用性村庄规划设计,对每个规划发展村庄的建筑风貌、水气供应、交通出行、生活设施、污水治理等内容作详细规划,并对房屋户型、建筑风貌等提出具体方案,逐步推进。要下大力气抓好规划执行,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作用。赋予规划极强的法律权威和约束力,强调规划的可持续性、执行刚性和适度超前性以解决农村建设进程中自发、盲目、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做到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城乡协调。
二、健全农村建设体制机制
要完善农村建设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体制。要加强建设力量集成,政府要在规划制定、政策支持、工作导向、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和渠道,让农民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是农村建设高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亲自管,切实把实施农村高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县级是农村建设高质量的关键环节,县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做好规划编制优化、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齐心协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等各项工作。要坚持建管并重,在建设之初就要研究明确管护责任、管护资金和管护人员等。将农村建设高质量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使考核监督真正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强化农村建设资金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遵循“政府引导、规范运作、分类管理、防范风险”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和运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投入责任,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县级负责、省以上给予适当补助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体系。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外,还要着重做好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引导的文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方式融资,用于农村供电、电信、广电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要切实改变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碎片化”状态,通过农村建设引领涉农资金全面整合,解决部分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速度慢、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不明显等问题。(www.daowen.com)
四、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农村高质量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是最终受益者。农村高质量建设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共建共享的热情。要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来打造,搭建有效平台,让农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看到效果、得到实惠,赢得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开展文明教育,注重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自律意识的提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高质量建设成果能够长久保持。
参考文献:
[1]谈镇:《让高质量镶入城乡建设全过程》,《群众·大众学堂》2018年第3期。
[2]徐惠中:《加快推进江苏农业信息化建设》,《江苏农村经济》2018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