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质量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高质量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城乡建设高质量的要求,江苏农村建设高质量的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建设高品质、城乡发展相协调。加快推进新一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让农村信息化跟上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和智慧江苏建设步伐。

高质量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结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城乡建设高质量的要求,江苏农村建设高质量的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建设高品质、城乡发展相协调。

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

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围绕农村公路、供电供水、水利工程、能源、物流、新一代网络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要想富,先修路。按照省政府“四好农村路”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是完善乡村交通基础网络。按照推进规划保留村庄通公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要求,突出行政村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和危桥改造。二是建设外通内联区域交通骨干网络。推动国家和省连接农村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城际互联功能和公路干线的支撑作用,畅通经济薄弱地区与周边综合枢纽、集疏运体系对接,增强对外拓展能力。三是提供普惠可靠的客运服务。加强经济薄弱地区城市公交、城乡客运、镇村公交的衔接,强化与毗邻地区公交线路、镇村公交的互联互通。

(2)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继续加强防洪保安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紧实施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等工程,切实解决流域防洪安全隐患。完善南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工程体系,增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灌排系统,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合理布置输配水渠系,真正实现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标准。继续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与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同步实施,加快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目标。继续加强水生态保护能力建设。实施农村河道疏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继续加强水利设施管理体系建设。

(3)加快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要把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中压配电网主干网建设,提高农网地区配电变压器布点密度。在农村建设分布式清洁能源网络,逐步扩大农村清洁能源供应范围,不断提高农民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农村地区生活用能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供热、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燃料清洁化工程。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稳妥推进散煤替代和清洁利用。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全面提升农村能源消费智能化、高效化水平。

(4)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围绕农村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农村物流发展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发展安全便捷的货运物流,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批多功能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和货运场站等物流节点设施,以及农村快递投递点和村邮站等,逐步完善农村配送网络。要对部分现有基础设施,减免租借费用,要继续深入贯彻国家鲜活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发展政策,在现有基础上开放更多农村物流车辆专用关口,减免过桥过路费。要加大对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对相关企业购买先进物流设备进行补贴,对进口物流设备减征进口税

(5)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新一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让农村信息化跟上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和智慧江苏建设步伐。编制发布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逐步降低基础运营企业租赁信息管道成本、加快落实信息基础设施用电扶持政策、切实降低信息基础设施进入公共区域成本、加快推广光纤宽带网络和终端普及应用。

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www.daowen.com)

继续把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全面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把“补短板”、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严格对照“底线要求”,督促各地针对薄弱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补缺行动,确保标准执行不走样,找准差距促整改。加强上下联动机制,在规划、国土、发改、财政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要健全体制上的保障,密切配合,落实费用减免、教育用地优惠等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引导全省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充分认识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意义,把其纳入推进省、市、县级政府义务教育发展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列入主要工作安排,切实将改薄工作的要求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安工程及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相结合,统筹规划实施,提升改薄工作效率,保障改薄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明显短板。要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卫生机构,加快乡村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在中心乡镇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健全“15分钟健康服务圈”。进一步改善经济薄弱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一对一”帮扶,在医疗机构“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基础上,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疾控、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的帮扶力度。通过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等措施强化经济薄弱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

(3)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农村老龄化的到来,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养老服务业发展要围绕服务均等化、科技化、付费化来展开。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农村特困供养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要尽快提升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统筹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质转型,逐步发展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档升级。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三、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质量

要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建设高质量。要对现有农村建设发展项目进行整合升级,进一步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相对集中居住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抓手,目的在于通过资源整合和设施配套,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按照城镇化规律推进苏北地区集中居住,既有利于乡村振兴,也符合群众意愿,顺应“四化同步”要求。要按照“强富美高”的要求,进行高水平的系统规划,确保集中居住后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有显著提升。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涉及制度的深刻变革、利益的深度调整和资源的深度整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切实解决好人往哪里去、土地怎么转、钱从哪里来、权益如何保障这些关键问题,用好政策和好前景来唤起群众对集中居住的向往。要加强村庄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等政策,因势利导的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始终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容来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要求,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做好道路、供排水、粪污处理、垃圾收运、供气、供电、照明、通信、绿化等设施配套,合理设置党群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农贸商业金融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按照乡村定位及特点分类指导,强化技术支撑,还需发动社会力量,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打通城乡要素、人员流动的畅通渠道,为企业家、乡贤等“富人”“能人”到乡村居住、投资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