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创新路径

探索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推出的新一轮改革开放部署,率先发力、前瞻布局。一是进一步提升“放管服”改革品牌效应,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努力把江苏省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探索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创新路径

一、推动新时代江苏改革再出发

1.发挥改革“深刺激”“强刺激”作用。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供给。有效的制度供给,可以为企业“松绑”、为群众“增利”,可以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形成发展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相比于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浅刺激”“微刺激”政策措施,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谁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改革上贻误时机,谁就只能做一个追随者,甚至被淘汰出局。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既面临外部的“双向挤压”,更受制于内部的体制机制束缚,必须向改革要动力、要空间。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住房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遵循改革的大逻辑。江苏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精准把握其中蕴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遵循改革的大逻辑,把握改革的大趋势,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重点要把握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先行突破。首先,以发挥好“两个作用”为核心,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发多种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民间蕴藏的巨大潜力,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其次,在全面改革的基础上,力争部分重点领域改革率先破题、起到为全国探路的示范作用,比如科技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等,营造公开透明、办事高效、充满活力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再次,强化改革的责任担当和正向激励,着力解决好改革动力向下层层递减的“倒三角”问题,形成上下齐心、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

3.增强改革系统性集成性。江苏改革开放再出发,要重视增强改革开放的系统性集成性。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涉及多项内容、多种要素、多个层次,改革开放越深入,新老矛盾越是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越深入,越会触及深层问题、体制弊端。因此,要围绕党的十九大部署来明确江苏改革方向、改革任务和责任主体,以系统化思维丰富完善改革开放思路和举措,确保各项措施上下顺畅、左右贯通、前后呼应,加快形成全面改革开放新格局。特别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布局中,找准江苏位置、增加江苏分量、塑造江苏优势、扩大江苏影响。

二、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再深入

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再深入,重在有的放矢,有破有立。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荡涤清除与这一重要思想不相适应的地方,破除不合时宜的陈旧思想、落后观念,树立对“新思想”的遵循,对新发展理念的践行。二是破除对传统模式、传统路径的依赖,不仅要破除对粗放型增长方式、对跟随型策略、对速度情结等惯性依赖,更要从根本上清理这些惯性思维、观念依赖形成的深层次体制根源。三是兴利除弊、破旧立新,在产业上,破除“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突出短板,建立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树立中高端产业的主导优势;在区域上,破除区域壁垒、产业同构、各自为战的弊端,减少内耗、加强联动,树立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破除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市场主体较为保守、企业家精神不发达等不足,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在开放上,破除对国际代工模式、跟随模仿模式的依赖,辩证看待江苏缺少自贸区等重大开发平台的影响,主动进入新时代国家开放前沿,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提出的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在江苏率先落地,树立江苏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在创新上,破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打造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

三、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基础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空间,超前谋划、系统部署实施新一轮改革,塑造江苏体制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有力体制支撑。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推出的新一轮改革开放部署,率先发力、前瞻布局。二是坚决摒弃速度情结,变速度焦虑为本领恐慌、质量焦虑,更加关注经济增速背后的质量效益,更加关注经济增长背后的综合效益,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新和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环境。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

四、推动重点改革形成新品牌、新优势

新形势下,江苏要加快推进已经启动的各项改革发展事项,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改革,塑造江苏改革新优势、新动能,推动重点改革先行突破,形成品牌。一是进一步提升“放管服”改革品牌效应,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努力把江苏省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二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释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效应,进一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释放人才活力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全链条式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三是把握国企国资改革的窗口期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提高国有企业配置效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探索推进企业上市作为国企混改的主要形式;规范国资系统完善市场化改革,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投资监管方式,严控非主业投资,防范化解投资风险。四是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扎实推进江阴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探索创新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迈开新步伐,形成一批新的改革品牌。(www.daowen.com)

五、以实干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改革开放新举措重在落地见效。在改革开放新举措的谋划设计环节,就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着力谋划能够解决难点、祛除痛点、打通堵点的真招实招,坚决不搞“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坚决治理“遇事绕着走”的畏难情绪和不作为做法,切实提高抓落实的穿透力。新江苏建设的美好蓝图需要接续奋斗,新一代江苏人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作为、新成果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汪海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探索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3]吴敬琏:《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版。

[4]刘霞辉、张鹏、张平:《改革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格致出版社2018年版。

[5]程恩富:《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