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理念落后、增长模式亟待转型
40年来,我们以低成本要素、高投入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形成了高速增长的生产能力。一方面,现行的干部考核制度助长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投资冲动。在中国地方官员的选拔标准中,经济发展是考核地方官员业绩的最重要指标。在这种考核制度刺激下,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晋升,纷纷投资上新项目,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终表现为超前发展、过度投资。同时,地方政府竞争导致政府投资冲动。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吸引外部企业,通常更多地通过公共品供给、制度上的创新和政策上的优惠吸引资源流入,从而形成新的税源,实现政府和企业及居民共赢。因此,为了强化地方竞争优势,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基础环境。传统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劲推动力。
二、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
高质量发展依赖于市场价格调节的有效性,其基础性的体制机制要求是,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虽然江苏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不清。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和管理模式在各级政府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政府存在“越位”和“缺位”。(2)市场主体的活力不够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机制不活,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市场竞争主体对政府部门和行政行为的依赖性相对较强,理解和把握市场规律的能力还不够,应对风险能力较弱。(3)市场机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价格调控机制尚不完善,土地、资本、排污权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高,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的现实矛盾。
三、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依然存在(www.daowen.com)
虽然多年来江苏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但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并长期累积,影响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首先,需求结构问题突出,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导致消费低迷,内需不足。其次,地区发展结构失衡。第三,内需和外需结构失衡。第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发展失衡。尽管从体量上来看,民营企业已经超过国有企业,但从经营环境上来看,民营企业不如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知识产权危机、贸易摩擦、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税费负担、人力融资成本增加都对江苏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产生阻碍。
四、技术创新体制僵化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江苏科教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的活力亟待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对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更多地侧重于经济发展指标,缺乏对技术创新的约束性要求;对于高校院所,仍比较多地关注于课题、论文等学术性成果,以理论水平和成果数量作为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主要指标,以SCI论文数作为立项的依据,以获取政府奖励为最高目标,导致科技创新活动不能很好地贴近市场需求,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江苏专利质量评价指数为70. 01,远低于北京的91. 58、广东的84. 59;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偏弱;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还不能满足社会期望,维权“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