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各部分构建了宏观TFP增长率分解模型框架,在收集整理1990—2016年间江苏宏观及2005—2016年间三次产业细分行业数据基础上,从宏观、三次产业两个层次测算了TFP增长率,并将TFP增长率逐级分解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包括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结构效应)。据此可以得出以下主要论断。
第一,TFP对江苏整体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总体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呈现递减的态势,1991—2016年间宏观TFP增长对全省GDP增长平均贡献度为-6. 22%。第一产业TFP增长在支撑其增加值增长中发挥了早期绝对正向主导作用到近10年不断加深的负向作用,总体平均贡献度为-33. 55%。第二产业TFP增长对其增加值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为12. 13%,存在较为明显的由强到弱到负再回正的“U”形发展趋势。第三产业TFP增长对产业增加值增长始终处于负向拉低作用,平均贡献度为-24. 09%。
第二,1991—2016年间,总体TFP增长率测算值在6个时段当中,2000—2005、2008—2010时段为负数,其他3个时段为正数,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回升的态势,总体TFP增长率为1. 03%。在6个时段当中,三次产业的技术效应是宏观TFP增长压倒性的主导源泉,占比贡献均在99%以上,三次产业的结构效应占比贡献过小,在6个时间段中有5个时间内的贡献绝对值小于1%。从技术效应的三次产业分解情况来看,第二产业是压倒性主导源泉,1991—2016年间对总技术效应贡献率达到112. 97%,除了2005—2010时段的96. 94%,其他的4个时段的贡献率均超过了100%。第一产业影响不大,第三产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从结构效应的具体构成来看,1991—2016年间资本和劳动的结构效应分别为-0. 52%、0. 4%。以上情况反映出江苏工业强省特征,也显示出江苏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结构效应提升的空间可能会很大。
第三,2005—2010、2010—2016、2005—2016时间段内,第二产业细分行业总体的TFP增长率呈现出了先正后负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10—2016年间是-4. 53%。细分行业总体TFP增长率中技术效应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3个时段分别为7. 03%、-4. 33%、1. 07%,对TF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99. 41%、118. 67%、111. 42%。细分行业总体结构效应是微小且对TFP增长率的贡献大多是负向贡献,这其中资本结构效应远大于劳动结构效应且后者均为负值,这说明前者再配置的影响要远大于后者。
第四,2005—2010、2010—2016、2005—2016时间段内,第三产业细分行业总体的TFP增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 03%、-13. 11%、-8. 55%,始终是负值且呈现出快速下降的发展趋势。细分行业总体TFP增长率中技术效应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3个时段分别为-4. 81%、-14. 12%、-9. 92%,对TF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116. 41%、113. 26%、114. 38%。结构效应对TFP增长率的贡献起到反向拉动作用,3个阶段值分别表现为-16. 41%、-13. 26%、-14. 38%。资本结构效应在总结构效应占据了主导地位,远大于劳动结构效应作用。
对于江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宏观及产业TFP,增强江苏经济增长潜力,有如下政策建议:(1)正视进入2000年以后江苏宏观TFP增长率及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下降的现实,反思宏观刺激政策及资本要素驱动增长所带来的挤压效应影响,平衡好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2)在面临技术发展“天花板”及中美贸易战国际大环境不利情况下,短期内要充分发挥TFP增长的结构效应。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全社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任务,通过建构合理的激励机制引导劳动、资本要素资源向科技含量和生产率水平更高的先进行业集聚。(3)从中长期来看,技术进步仍是 TFP增长的主要源泉。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计划”“互联网+江苏行动计划”等重大部署,持续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形成技术优势,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4)提高劳动投入质量也是提升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更新知识观念,适应随技术进步而快速发展的时代。建议在全省范围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整合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教育和培训资源,由政府提供补贴,全面提供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未来江苏经济的高端化和高水平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www.daowen.com)
参考文献:
[1]蔡跃洲、付一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
[2]蔡跃洲、张钧南:《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3] OECD,2001,Measuring Productivity:Measurement of Aggregate and Industry-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OECD Manual.
[4] OECD,2009,Measuring Productivity(Second edition),OECD Manua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