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评估高质量发展态势

评估高质量发展态势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攀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表明江苏经济运行效率较高,这是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具体体现。

评估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经济高质量态势评估

1.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均GDP不断提高,按照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收入的划分标准,江苏已由低收入国家水平跨入高收入国家水平行列。2017年,江苏人均GDP升至107189元(计15876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26. 7%,在世界银行公布的189个国家(地区)中,与排名第50位的国家水平相当。2018年,江苏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168元,按汇率折算约为1. 73万美元。与2017年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12056美元高收入标准相比,江苏已超过高收入门槛的5000美元以上。2018年,江苏人均GDP为全国1. 78倍,其中苏南地区约为全国2. 5倍。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攀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经济发展总体质态较好

财政收入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晴雨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是一个地区公共财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从发展趋势看,2014年以来,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大致维持在10%上下,呈现稳中趋降态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总体上低于同期GDP增速。这表明,江苏公共财政收入达到较高水平,但“汲取”强度有所下降,这既与减税力度加大有关,也在一个侧面体现了经济具有更多的“藏富于民”性质;但公共财力的弱化,不利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公共财力支撑,对政府加大社会事业等领域投入产生了不利影响。税收占比反映财政收入质量。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从发展趋势看,2014年以来,江苏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经历了下降到攀升的过程。2018年,全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4. 2%,扭转了前几年的下滑态势,实现了增速逆转。当年全省税收收入7263. 65亿元,增长12%;非税收收入1366. 51亿元,下降19%。从一般公共预算及税收占比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出,近年来江苏经济总体质态稳中有变,总体上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表4-1 2014—2018年江苏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单位:%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从发展趋势看,2014年以来,江苏省全员劳动生产率处于快速上升态势,2018年接近20万元/人,是2013年的1. 42倍。江苏省全员劳动生产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为1. 64倍,2018年为1. 81倍。这表明江苏经济运行效率较高,这是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具体体现。

表4-2 2014—2018年江苏和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比较 单位:元/人

3.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已见成效

服务业占比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总量持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民经济在平稳较快运行的同时,代表较低结构层次的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代表较高结构层次的第二产业在快速发展后占比也呈下降趋势,代表最高结构层次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5. 7∶45. 7∶48. 6,呈“三二一”型。2016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 7∶45∶50. 3。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 5∶44. 5∶51。这表明,江苏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高比重,同时已进入服务业占主导的发展阶段,已形成有利于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

表4-3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三次产业占比变化 单位:%

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全省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8年,全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9. 6%,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1%,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8%。在全省制造业内部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快速崛起。江苏在传统产业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扩张,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2011年以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速呈先回落后回升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则逐年上升。2018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 8%、11%,占比提高至32%、43. 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 1%、8%,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个和2. 9个百分点。在服务业内部,现代及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全省以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从投资结构看,制造业投资有着较高占比,2018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为59. 0%,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9. 9%,为江苏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4.区域综合创新水平较高

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横向比,江苏区域综合创新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江苏在全国较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突出表现为重大创新平台持续突破。截至2018年底,全省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创新资金投入保持高强度,2018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 64%,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至1. 3%,投入强度高位运行;创新绩效稳步提升,2018年,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 45件、增加3. 9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2018年全省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107. 1%、139. 9%、51. 4%和36. 4%;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7. 9%、13. 7%和41. 6%;全省新涌现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2018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不断蓄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表4-4 近年来江苏科技创新成果

二、改革开放高质量态势评估

1.营商环境形成特色优势

近年来,江苏坚持“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和谐营商环境”,始终把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品牌性工作来抓。“不见面审批”品牌推广全国、“3550”改革加快推进,相关经验做法形成品牌优势。2018年,全省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能够在网上办理,“3550”目标基本实现。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良好的环境成为江苏吸引企业、项目的重要支撑,而大企业、好项目的到来也再度催生出新的服务需求。2018年12月,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联合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18中国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排名前五位的是广东(91. 73分)、江苏(83. 01分)、上海(82. 28分)、北京(72. 61分)、浙江(72. 43分),江苏名列第2位。其中,市场环境指数得分,江苏(85. 54分)仅次于广东(90. 29分);投资环境指数得分,江苏(79. 87分)仅次于广东(92. 49分)、上海(84. 34分);法治环境指数得分,江苏(79. 54分),仅次于广东(91. 33分)。江苏总体得分较高,位居全国前列。

2.市场主体稳步发展

净增企业发展单位数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比重,是指企业法人单位总数中净增部分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改革激发创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历次普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法人单位呈现出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态势,各类法人单位的不断增加,有力地支撑了宏观经济的稳健增长。截至2017年底,江苏共有法人单位235. 6万个,与2016年相比,增加44. 8万个,增长23. 5%;与1996年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时相比,增加205. 0万个,法人单位数是1996年的7. 7倍。其中,2017年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214. 8万个,比2016年增加43. 1万个,增长25. 1%;比1996年增加195. 0万个,企业数是1996年的10. 8倍。2017年江苏共有第一产业法人单位5. 0万个,比上年增加1. 1万个,增长27. 9%;第二产业法人单位70. 2万个,增加11. 3万个,增长19. 2%,是1996年的5. 5倍;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60. 4万个,增加32. 4万个,增长25. 3%,是1996年的9. 1倍。法人单位总量的三次产业构成也相应变化:一产比重从2016年2. 0%提高到2017年2. 1%;二产比重从30. 9%降低到29. 8%;三产比重从67. 1%提高到68. 1%。三产单位数量逐渐提高,在优化产业结构、大力促进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江苏经济发展重心向第三产业平稳转移,法人单位产业分布趋向合理。

3.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对外贸易结构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价值链分工所处的位置。近年来,江苏的贸易方式持续改善,2018年一般贸易出口在总出口占比为50. 3%,比2017年高出2. 1个百分点,比2006年累计提高了21. 5个百分点;国际贸易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201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为65.8%,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18. 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达37.9%,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20. 7%。2018年,江苏全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8. 9%、8. 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6459.6亿元,增长8. 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 2%,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5. 7%。

表4-5 2018年江苏省货物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4.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早中期,外商在江苏投资大部分流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外商投资从一般性加工工业逐步向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扩展。目前,服务业引资占比大为提升。2017年,江苏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一产业3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 2%,与2007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140. 4亿美元,占55. 8%,比2007年下降19. 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07. 9亿美元,占42. 9%,比2007年提升19. 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吸收外资比重为:制造业(44. 5%),建筑业(9. 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 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 9%),批发和零售业(8. 2%),房地产业(13. 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 9%)。此外,金融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等行业引资规模与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表4-6 江苏主要行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变化(美元)

三、城乡建设高质量态势评估

1.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

江苏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民生补短板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乡建设水平快速提升。2012—2017年,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3%提高至68. 8%。铁路营业里程从2348公里增加至2770. 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4371公里增加至4688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 5亿吨增加至25. 7亿吨。邮电业务总量从1108. 8亿元增加至2948. 6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从7 471. 4万户增长至8 807. 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从1400. 7万户增加至3106. 2万户。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95年的1109平方公里增长至2016年的429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密度从1743人/平方公里增长至2057人/平方公里。2017年,全省用水普及率达99. 9%,燃气普及率达99. 5%。

2.城乡一体化发展显著提升

坚持统筹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全力补足城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至2017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 28∶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仅相差1. 4个百分点,比1978年缩小5. 8个百分点。至2017年,江苏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0. 4%。江苏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富有江苏特色的新时代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至2016年,江苏建制镇用水普及率(97. 94%)、燃气普及率(90. 18%)、排水管道密度(11. 55公里/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29. 42%)、绿地率(22. 2%)均居全国首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 68平方米,居全国第2位;人均道路面积18. 2平方米,居全国第3位。

3.区域发展趋于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中北三大区域的经济实力一直呈“南快北慢”之势,且差距持续扩大,自2004年起扭转为“北快南慢”发展态势。2017年,苏南、苏中和苏北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为57%、19. 9%和23. 1%,苏南占比先提高后逐年下降,苏中和苏北占比先回落后稳步提升。2000年以来,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不断扩大,2005年达到峰值4. 5∶1. 7∶1,随后差距比不断缩小,2017年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缩小为2. 2∶1. 6∶1。(www.daowen.com)

四、文化建设高质量态势评估

1.社会文明持续达到较高水平

社会文明程度主要体现为人的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公民文明素质、道德风尚建设的整体水平。在 2015年江苏省文明委制定的《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把江苏建设成为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江苏省文明委从2015年起建立了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年度监测和发布制度,江苏省文明办组织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统计局和省文明委部分成员单位,重点围绕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道德建设、文明风尚、人文关怀、社会治理等内容,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省55个城市进行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形成了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的基础数据。调查显示,江苏省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2018年已接近90,达到较高水平。

表4-7 江苏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省拥有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322个、文化馆115个、艺术表演团体628个;全省公共图书馆图书刊物总藏量8597. 6万册(件)、参观人数374. 4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5585. 7万册次、阅览室座席6. 5万个,分别比2007年增长1. 5倍、0. 6倍、3. 9倍和1. 4倍;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举办展览8884个,组织文艺活动65557场次,举办训练班29863次,分别比2007年增长0. 6倍、1. 1倍和1. 3倍,人民群众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需求有了充分保障。

3.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

统计显示,2016年末,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1. 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230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4. 8%;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863. 9亿元,占GDP比重达5%,比2004年提高3. 3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发展增速,发展势头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五、生态环境高质量态势评估

1.总体生态环境稳定

近年来,江苏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显著。2018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指标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及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太湖治理连续11年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厕所革命,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3. 2%,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45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6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生态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6. 4,各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处于61. 8—70. 2之间,生态环境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与2016年相比,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下降0. 4,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

2.空气质量波动性较大

2017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8. 0%,较2016年下降2. 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同比有所下降,但臭氧和二氧化氮浓度同比上升。PM2. 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2. 9%,超额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中“较2013年下降20%”的目标要求。受颗粒物、臭氧及二氧化氮超标影响,13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二级标准。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8—2012)二级标准进行年度评价,13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PM2. 5、PM10、O3和NO2。其中,13市PM2. 5浓度均超标;除苏州、南通市外,其余11市PM10浓度超标;除连云港盐城市外,其余11市O3浓度超标;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和镇江6市NO2超标。按日评价,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8. 0%,较2016年下降2. 2个百分点,13市达标率介于48. 2%—79. 2%之间。

3.水环境质量总体平稳

2017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平稳。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104个断面中,年均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1. 2%,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7. 8%,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 0%。与2016年相比,符合Ⅲ类断面比例上升2. 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0. 9个百分点。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的380个地表水断面中,年均水质符合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 3%,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8. 9%,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 8%。与2016年相比,符合Ⅲ类断面比例上升7. 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3. 7个百分点。

4.土壤环境存在一定隐患

2017年,根据国家要求,全省对已布设土壤监测基础点和背景点中的历史点位开展了监测,共监测758个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点位(基础点位690个、背景点位68个)。758个点位中,有684个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达标率为90. 2%。超标点位中,处于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点位分别占8. 5%、0. 5%、0. 4%和0. 4%。无机超标项目主要为镍、镉、汞、铅和砷,有机超标项目主要为多环芳烃总量和滴滴涕。

六、人民生活高质量态势评估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健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2018年,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96元,比上年增长8. 8%。其中,工资性收入21 948元,增长7. 6%;经营净收入5386元,增长7. 8%;财产净收入3746元,增长15. 7%;转移净收入7016元,增长9. 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00元,增长8.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845元,增长8. 8%。

2.

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投入和教育贡献率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目前,江苏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人群大幅增加。200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高等教育在全国提前进入大众化阶段;2014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 0%,高等教育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 7%,名列全国省份之首。高素质人才的增加,形成江苏在新形势下实现人口红利的重要源泉。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5年6月,江苏全部县(市、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认定,成为全国率先启动和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覆盖的省份,是继1996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后江苏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017年,全省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全省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实现100%的目标。

近年来,江苏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逐步加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江苏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9. 3%,比2000年提高48. 1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94. 3万人,专任教师由1978年的4. 6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9. 5万人,在在校学生数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师资力量明显加强。

表4-8 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教师及学生情况

3.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2017年,江苏全省卫生机构数(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达32037家、47. 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医院床位数分别为54. 8万人、27. 1人、54. 6张;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分别为42所、116个,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表4-9 卫生机构、床位及卫生技术人员情况

4.公众安全感处于高水平

公众安全感是指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整体感受,不仅体现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评判,还反映社会治理的状况,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标志,通过统计部门社情民意调查系统调查取得。历经多年平安创建,江苏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全省主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2017年、2018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分别达到96. 52%、97.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和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江苏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