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委做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部署,既是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或潜在优势的领域,也是矛盾问题较为集中、思想认识尚未统一的领域。聚焦“六个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江苏新一轮思想解放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是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新要素、新动能的持续涌现,标志着支撑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已达到较大规模。

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一、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江苏高质量发展

1.用新思想破除落后认知,用新理念凝聚高质量共识。解放思想的前提是统一思想,而且是在新的认识基础上统一思想。当前,思想大解放的要义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把人们的思想从与新时代新思想不适应、不合拍、不一致的地方转变过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一些人头脑中“为增长而增长”的GDP迷信必须破除,满足于跟随模仿、畏惧创新的观念必须破除,认为经济搞好了就“一好百好”的片面认识必须破除,把生态保护看成负担、漠视生态价值的观念必须破除,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打转转、不肯开放合作的封闭思维必须破除,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重视、不走心、不作为的现象必须破除。

2.思想解放与新时代同步,让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新时代发展必然是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在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发展主攻方向。主要矛盾变了,解决主要矛盾的重点重心、方式方法必然有所调整。国际经验表明,经济上“量”的扩张有助于后发经济体跳出低水平的均衡实现经济起飞,但只有转入更具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轨道,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转型障碍,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江苏必须构筑高质量供给的系统性优势,才能有效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思维方式、认知观念、增长模式、发展路径都需要重新审视,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行之有效的做法已不合时宜,甚至成为思想包袱和发展阻碍。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我们不能再沉湎于搞低成本竞争,不能再依赖打“价格战”,不能再把污染看成是交学费即一笔轻轻带过,而是要瞄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时释放出来的巨大需求,用更高质量、更佳品质、更优服务、更高效率、更好体验来重构供给体系,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使高质量成为时代主旋律。

3.围绕“六个高质量”解放思想,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江苏省委做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部署,既是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或潜在优势的领域,也是矛盾问题较为集中、思想认识尚未统一的领域。聚焦“六个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江苏新一轮思想解放的主阵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惯常做法,跳出经济看经济、站在云端看经济,坚持发展新理念、质量第一观,深入研究把经济增长转入高质量轨道的内在规律;推进改革开放高质量,要在革故鼎新中推进改革再出发,在新体制和新开放格局中拓展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要超越城乡割裂、城乡对立的错误观念,构建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和谐城乡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承载空间;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要超越那种认为文化是点缀、是发展副产品等轻视文化的错误倾向,构建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富道德滋养;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要切实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建设美丽江苏,更好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推进人民生活高质量,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发展普惠性,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辩证把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1.遵循质量与数量的辩证法,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是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谋求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也不是可以忽略经济增长,而是追求不含水分的增长、不带污染的增长、更高质量的增长。过去一些地方不计代价、不顾后果地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结果付出的代价极为沉重。一些地方引进污染项目,不仅污染了环境,后期治理成本高昂,还损害了人民健康,透支了生态环境。同时,由此形成的路径依赖大大增加了路径转换成本,并将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转向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应当看到,即使是苏南地区,在人均GDP、企业能级、土地产出率等指标上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苏北部分地区的一些主要指标更是低于或基本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做大蛋糕才能更好分配蛋糕,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和经济能级仍是江苏发展的重要任务。未来江苏发展要紧扣高质量指标,注重提升产出强度和经济密度,注重提升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力求在更高层次上形成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的良性互动。

2.把握新旧动能转化的节奏,促进新经济形成规模优势。高质量发展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建立在传统动能的提质增效和新兴动能的生长扩展之上。江苏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主动培育拓展内需,积极培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动能,有效避免了因新旧动能接续不畅造成的经济失速风险。到2017年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 0%。新要素、新动能的持续涌现,标志着支撑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已达到较大规模。但与国内领先水平相比,目前江苏新经济在质量规模上均处于劣势。近年来,深圳杭州等地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就在于率先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电子信息等新产业进入收获期,形成极富扩张力的巨大规模优势。江苏传统产业基数大,是江苏宝贵的“家底子”,必须做大做强。江苏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旧动能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以更大力度为新经济能量的集聚释放创造条件,尽快在若干领域形成规模化、引领性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面向未来、引领未来的可靠支撑。

3.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双强引擎”。“强政府”是江苏传统模式的重要体现,这是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照单全收,而是要对照省委在打造“双强引擎”上解放思想的要求,对传统“强政府”模式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要反思传统“强政府”模式中,有哪些不该“强”的地方“强”了,逾越边界;另一方面,要反思传统“强政府”模式中,有哪些该“强”的地方没有强起来,要在哪些方面补齐“强政府”的短板。“强市场”在“双强引擎”中处于关键地位,是江苏能否制胜未来、实现引领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过乡镇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革、外资经济涌入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苏南等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市场主体格局和较为成熟的市场竞争格局,业已具备打造“强市场”的基础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江苏要对照省委在打造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上解放思想的要求,在厘清政府、市场边界的前提下,沿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方向双向发力、汇成合力,构筑江苏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

三、构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系统优势

1.树立风险思维,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在传统后发追赶型发展路径中,既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也有业已成熟的技术路径可供学习,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主要挑战在于能否强化低成本竞争优势,在大规模招商引资中形成产业规模,并通过切入全球分工体系获得出口市场。但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传统跟随型、模仿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创新前沿领域进入“无人区”,发展不确定性大大增强。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风起云涌,江苏是外向型经济高地,如何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尤其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做足预案,沉着应对。同时也要看到,高质量发展本身意味着更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江苏要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的窠臼,从不确定的挑战中发现机遇,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韧性,不断强化风险管控能力,确保高质量发展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行致远

2.勇于创新突破,做强高质量发展势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进入新时代,创新的要求更高、更为苛刻。如果说,过去创新是奢侈品,企业依靠简单的模仿创新、组合创新,就可以赢得市场,那么,现在创新则越来越成为必需品,企业只有锻造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赢得市场。面对更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江苏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富有前瞻性、突破性的领先战略,强化科技资源丰富的基础优势,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启动重大专项,推进更具引领性的原始创新和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紧紧围绕全国、全省重大科学问题、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战略前沿技术、核心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转化、应用需要,以我为主,走开放式创新道路,培育创建江苏版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江苏预备队;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强化政策集成性、引领性和支撑力,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www.daowen.com)

3.营造综合生态,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区域生态,国内外先进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成就无不因具备较好的区域生态,但形成良好的综合生态非一日之功。营商环境是良好创新生态的重要体现。江苏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生态。重点举措包括: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提供全面创新支持,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住房政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推进更深层次政务服务管理改革,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更好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4.做足人的文章,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人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江苏人文底蕴深厚、人力资源丰富,这是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底气所在,也是最大本钱。针对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板、人才资源潜力远未充分释放、地区企业家精神偏弱等薄弱环节,江苏要加大解放思想力度,把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落到实处,做好“放权、松绑、破壁、激活”的文章,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让人才富矿成为创新力、竞争力和现实财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 年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8 年版。

[3]吴先满主编:《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4]陈建清:《江苏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对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年版。

[5]陈晓雪:《创新驱动区域转型升级的逻辑与江苏实践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版。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中国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江苏实践的视角》,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