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质量发展“拐点”标准
高质量发展拐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量与质的提升,既要有经济规模与总量作为基础,也要有质的保障,包括要素质量的提升,表现为资本、劳动、技术等领域的高级要素和创新要素供给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需求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居民消费力的增长、消费品质的提升;供给质量的提升,表现为产业、产品、服务供给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体制机制质量的提升,体现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等等。二是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均衡高效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开放结构,在微观结构上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等等。三是时间能量的消耗,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必然消耗一定的时间能量,其拐点不是一个可精确计量的特定时间点,而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时间区间。
二、江苏高质量发展“拐点”态势研判
衡量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既要放在历史的纵深视野进程中加以审视,也要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维度中进行比较,更要结合实践进展加以具体分析。对于江苏而言,现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进行导向、衡量与监测、考核、评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与此同时,要以锻造高质量动能为核心抓手,通过典型事实研判及对标分析来谋划未来发展重点方向,找准路径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1.基于经济能级的研判:整体跨入基本现代化门槛,但区域内部差异较大,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仍需进一步提升能级、增强经济发展质量与竞争力。经济能级是一个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从传统社会形态转向现代化的“质”的飞跃。2017年,江苏省GDP 85 900. 9亿元,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人均GDP江苏为107189元,高出广东26100元。从数量上看,江苏人均GDP已达到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标准(12736美元),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跨进基本现代化门槛的基础条件。鉴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区域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区域创新力存在结构性短板,这决定了江苏这方面仍需攻坚突破。
2.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判:区域创新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但尚未形成创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动力机制,区域现代化的创新动力存在结构性短板。区域创新力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显示,江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企业创新方面,如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比较而言,广东创新优势突出表现为创新的开放度高、外贸经济发达,且市场活力较好、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具备宽松的创业环境。特别是,在深圳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蓬勃发展,正成为引领广东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股重要力量。具体分析,2017年,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比2006年提高了16. 1个百分点,高出广东4个百分点;但江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 3万家,仅相当于广东的39. 4%。广东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2. 68万件,增长13. 8%;同期,江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590件,增长42. 9%,已形成对广东的追赶态势,但两者差距依然巨大。这些指标既反映当前地区发展水平,更影响长远发展后劲,是决定未来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江苏必须高度重视,力争迎头赶上。
3.基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研判: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并向更高阶段迈进。工业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业现代化是区域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以霍夫曼系数衡量,2016年江苏省霍夫曼系数为0. 59,大致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根据诺瑟姆模型,以从业人数比例衡量,2017年,江苏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17. 7%,远超于同期第一产业在GDP中5. 4%的占比,表明农业经营效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45%,与第二产业在GDP中45. 0%的占比大致相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39. 3%,低于第三产业在GDP中50. 1%的占比,表明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有很大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江苏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远未达到成熟状态,仍需要深度调整。综合判断,当前江苏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在这一阶段,江苏需要深入探讨工业化的深化提升与提升制造业及整个产业体系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去工业化”倾向,促进工业化进程深化与工业化质量内涵提升的良性互动,提升工业现代化质量水平。(www.daowen.com)
4.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研判:新要素、新动能持续涌现,逐渐成为江苏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新旧动能有效衔接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区域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必然伴随新旧动力的接续转化。不断形成体现现代化要求的新要素、新动力是推进区域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江苏在全国较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较早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一些质量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新动能蓄势发力,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避免了经济断崖式下滑造成的破坏。在新动能培育方面,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2017年,江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1. 7%,贡献率稳居“三驾马车”之首,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从需求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2017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提高到42. 7%和31%,表明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新产业、新业态中,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地位,仅次于广东。2017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32718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9200亿元,均居全国第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规模和增速领跑全国。新要素、新动能的持续涌现,标志着支撑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已达到较大规模,将成为江苏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5.基于居民收入水平的研判: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迭代升级驱动江苏经济社会向高阶形态跃升,“民富”水平相对较弱。近年来,江苏消费力增长强劲,消费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为3164元和1352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26. 4%和26. 8%,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2. 89个和4. 51个百分点。2016年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45. 8辆和18. 7辆,分别是2010年的3. 3倍和6. 2倍,说明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更为明显。江苏正在进入以耐用品消费为主的“高额群众消费”,并显示出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转变的强烈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内需成为驱动生产的关键因素,需求结构的升级则倒逼供给体系的变革,要求以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供需匹配推动社会向高阶形态跃升。总体而言,江苏居民收入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相称。2017年,江苏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4元,高出广东2020. 7元,但低于浙江7022元。比较而言,江苏劳动报酬占比偏低,经济增长未能完全实现“藏富于民”。江苏省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仅低于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较同处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和广东省低2. 3个和4. 9个百分点。这是收入水平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的结果,导致了居民预防性储蓄意向强烈,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2015年,江苏省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6. 0%,分别较浙江、广东低0. 9个和3个百分点,仅为美国、英国的40%左右,甚至低于墨西哥(65%)、印度(57. 7%)、马来西亚(48%),这必然会直接影响江苏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江苏跨越高质量发展拐点的结论
1.若干支撑高速增长的重要指标相继达到峰值,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就。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转变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前提。这一转变可通过支撑过去高速增长的指标变化加以衡量。从劳动力年龄峰值考察,江苏已越过劳动力数量供给峰值。从主要污染物排放峰值考察,近年来江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表明江苏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进入下行通道,达到或接近达到峰值。但鉴于江苏能源消耗已在高位运行,加之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性、复合性、交叉性,部分指标则具有潜伏性、隐蔽性,因此江苏要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仍需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从传统产能峰值考察,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传统产业产能陆续达到物理性峰值,这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表现在经济增速上,受支撑前期高速增长动力减弱因素影响,江苏经济增速进入下行轨道,但已不可能延续以往的“强势反弹”。
2.若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新动能渐成主干,江苏跨越高质量发展拐点正获得可靠支撑。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形成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要素、新动力是基础。江苏在全国较早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一些质量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新动能蓄势发力,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避免了经济断崖式下滑造成的破坏。一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根据苏宁金融《2018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江苏在耐用消费品、食品衣物等实物类消费升级分项指标中排名全国第一。这表明,江苏正在进入以耐用品消费为主的“高额群众消费”。消费率提升与消费迭代效应叠加,强力推进经济从以往“生产者导向”转向“消费者导向”,高品质需求倒逼高质量供给。二是先进制造业成为“江苏制造”的中坚力量。江苏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三是在新产业、新业态中,江苏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广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规模和增速领跑全国。新要素、新动能的持续涌现,标志着支撑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已达到较大规模。
3.“头部”地区接近高质量发展“拐点”。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率先转型、率先突破,经济增速保持较高水平,标志着江苏经济“头部”地区开始接近高质量发展“拐点”,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可靠支撑,这是江苏多年来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成果,这些基础较好的先发地区可能在创新、产业等关键指标上率先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区间,但只有全省实现区域、城乡、各社会阶层协同发展,江苏才能整体上跨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