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探析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探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阐释高质量发展,内涵博大精深,极富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但是这次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绝不历史的重演。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探析

一、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论述为新时代各部门各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内涵的创新概念,但其基本内涵、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首先,高质量发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系列成果为基本理论基础。其次,高质量发展理论,也吸取借鉴了当代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科学成果,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相关理论有经济增长理论,如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论、人力资本论、结构效应理论、制度决定论,等;发展阶段理论,代表性观点有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论(罗斯托)、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经济起飞论(阿西墨格鲁),等;创新理论(熊彼特、鲍莫尔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罗马俱乐部等)。二是质量效益研究。相关理论有,科学管理论(泰罗)、质量控制论哈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费根鲍姆)、质量目标管理理论(德鲁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索洛、阿布拉莫维茨、克鲁格曼、利普西)等。三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学界代表性观点包括: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李伟);我国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动能,而这个新动能的核心要义就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蔡昉);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论断的本质含义,就是我国经济已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郑新立),等等。

此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现实素材和支撑。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从“速度深圳”向“质量深圳”转变,先后制定了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前,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在落实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中,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创造性探索。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并对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展开探索,这些政策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和重要借鉴。

二、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也指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即发展方式,涉及资源要素的组织模式和配置方式、经济产出效率、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等方面;经济结构,涉及产业结构、供需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增长动力,涉及“三驾马车”、创新驱动、传统动能优化提升、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涵盖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等多个层面,其核心要义,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阐释高质量发展,内涵博大精深,极富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他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作为着力点,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两大原则,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发展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等。(www.daowen.com)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层面,高质量发展涵盖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等多个层面。其直接体现在于“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涉及产品、服务、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质量提升,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这意味着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动力优化、风险可控、共同富裕及环境优化等将成为评价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而不仅仅是GDP增速的快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即要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大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依靠一般要素投入转向依靠高质量要素投入,由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和效率提升,逐步确立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根本上是通过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从追求高速度、上规模的物质供给,转向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高效率、创新型的多层次供给,拓展供给谱系,着眼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看到,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是重增长数量与重增长质量的战略摇摆,或者是重速度型增长与重效益型增长的政策调整。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至少是片面的、有偏差的。历史上确实有关经济增长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的纠结、重速度与重效益的争论与两难选择。但是这次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绝不历史的重演。而有新时代的全新内涵,体现在与现代化建设阶段性与目标性的高度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