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质量发展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体现现代化发展规律,是现代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经济发展“五阶段论”反映的就是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起飞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为跳出“低水平均衡陷阱”“马尔萨斯陷阱”积蓄力量;在“起飞”阶段,主要是以早期工业化的形式推进经济实现量的扩张;在“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的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内生创造力显著增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产品开始多样化并进入以质取胜阶段;在“大众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主要经济部门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开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人们在休闲、教育、保健、安全、社会保障项目上的花费增加;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经济现代化的最高阶段。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从“成熟阶段”向“大众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转化时期并最终将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迈进,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转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反映了我国从罗斯托经济社会发展第四阶段(大众高额消费阶段)向第五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演进的规律,社会不再只以物质产量衡量发展成就,还以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程度反映“生活质量”的高低,这也表明我国迈向基本现代化已具备基础条件。
二、高质量发展跳出传统现代化窠臼
传统现代化主要动力来自工业化,旧式工业化模式即西方工业化属于一种“成本外化”的工业化模式。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已经完成工业化后,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问题,所以起始于西方的工业化模式,从一开始并没有把资源与环境看作工业化需要承担的成本来对待。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方工业化模式是一种“成本外化”的工业化模式。如果中国重走西方“成本外化”的工业化模式,在人均占有量较少的资源禀赋约束下,由于在全球产业结构中处于较低的产业序列,中国将只能被迫选择高污染、高资源消耗和低利润的产业结构,加之中国不会将自身污染转移他国,这就可能使中国的资源环境的耗费程度跃过生态阈值线,从而导致资源环境系统的崩溃。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必须跳出对传统规模偏好型工业化路径依赖、推进重化工业绿色转型,实现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旧式工业化模式的超越。绿色发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是对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生态悖论的历史解答。绿色发展是生态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通常认知的环境问题。伴随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步入数字时代,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这种划时代的变革,正在深刻改写甚至颠覆传统经济发展运行规则,包括资源概念、运行方式、组织模式、商业模式、发展内容等。传统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反思,建立在传统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传统发展理念、模式,正在被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发展模式所取代,绿色发展日渐成为国际主流的发展观。中国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就是要顺应从旧式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时代大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塑造新型动能,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重构产业质态和生产方式,打造绿色低碳经济体系,走一条高质量的生态现代化道路,这也是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
三、区域现代化探索强化高质量支撑
区域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积极作为,勇于先行探索,矢志走在前列,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具有鲜明江苏特点的现代化之路,为江苏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效,为江苏超越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提供了条件。近年来,江苏积极展开“强富美高”新江苏实践,赋予全面小康建设新的内涵,坚定不移地以新江苏定位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确保小康社会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小康底线指标实现的时间节点上早于全国、在小康实现质量水平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先行探索中形成引领示范效应,这将为江苏高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江苏区域现代化在全国现代化中具有鲜明比较优势,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创造条件。例如,江苏具备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在国家平台上集聚国家资源,不断增强江苏发展的高度、厚度与韧性,为区域现代化争取更多国家力量支撑;具备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实体经济发达、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工匠精神深厚等综合优势,有条件培育一批世界级、现代化的创新集群、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厚植区域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具备突出的开放型经济优势,得益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第二次转型,江苏开放型经济长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有条件以开放深化助推区域现代化进程;具备突出的地缘优势,不仅江海交汇,而且处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在长三角共建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综合发展水平与现代化标准最为接近、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具备吴韵汉风、崇文重教的深厚文化底蕴,有条件继续在改革开放上领时代风气之先,不断增强江苏在文化气质、精神素养等方面的“软实力”,形成区域现代化的硬支撑。上述综合优势是江苏区域现代化成就的集中体现,为新形势下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可靠支撑。
四、以高质量发展落实“两个十五年”战略部署
十九大报告用“两个十五年”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将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在邓小平同志的设想中,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较之国际上的现代化标准要低,但却为中国跨进现代化门槛找到了现实路径。其意义在于,一是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第一次让全民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这为我国进入迈向现代化赢得了宝贵的民心和信心。二是为中国现代化预设了“路线图”,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有序衔接。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两个十五年”的现代化的新部署,中国通过一程一程的接力,把实现现代化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现代化国家仅有20多个。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大国而言,从突破低水平均衡到经济起飞;从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到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任务艰巨、挑战繁多,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没有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奋斗,实现一个个跨越是不可想象的。以高质量发展落实“两个十五年”部署,首先要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推进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是要在更高质量、更高标准上把江苏小康的地基夯实打牢,为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奠定更高起点、积蓄更强势能,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的有机衔接。
对于江苏而言,落实“两个十五年”战略部署,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推动区域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央对江苏发展一直寄予厚望,一代一代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为江苏现代化进程把脉定向。几代领导人对江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要为全国探路,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必然要在区域现代化探索中为走在全国前列,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不断提升区域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勇当落实中央建设现代化国家“两个十五年”战略部署的排头兵。一是在时空定位上,推进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为全国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先行探路。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江苏应当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提高全面小康建设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争做基本实现现代化征程中先行先试的“探路者”和“排头兵”。二是在前提条件上,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筑牢基底。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江苏采取“扬长避短”式非均衡发展战略取得了第一轮率先发展,但同时也在增长动力、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收入分配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凸显出一些短板,降低了江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注重“扬长补短”,补齐这些短板实现均衡发展,才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在目标导向上,以“强富美高”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五个迈向新台阶”中塑造江苏区域现代化新优势。江苏要为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探好路,必须认真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最新定位和发展目标,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引领,努力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迈上新台阶”方面,塑造江苏区域现代化新优势。四是在根本动力上,聚力推进“三大变革”助推高质量发展,锻造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动能。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江苏高起点开启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然要聚力推进“三大变革”,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自主可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五是在关键举措上,跨越高质量发展“江苏拐点”,以“六个高质量”驱动江苏基本现代化重点突破。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概念。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的“六个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推进江苏基本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www.daowen.com)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 年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8 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迈向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对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版。
[5]刘俏:《从大到伟大2. 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6]迟福林:《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工人出版社201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