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阳明心学中的惟精惟一:探究良知修炼之道

阳明心学中的惟精惟一:探究良知修炼之道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一论,也是阳明心学重要的哲学逻辑之一,阳明先生以其一生的体履和磨砺,验证了上古时代的心法传奇。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阳明先生对“惟精惟一”更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发挥。在教导学生上,他把惟精惟一看做良知的修炼功夫。

阳明心学中的惟精惟一:探究良知修炼之道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一论,也是阳明心学重要的哲学逻辑之一,阳明先生以其一生的体履和磨砺,验证了上古时代的心法传奇。

阳明先生曾以足金来比喻一个人的“纯乎天理”: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人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传习录》)

阳明先生的“足金论”说明,每个人的才力就如黄金一样,有大小分量之分,但每个人的修为也如黄金一样,却没有大小分量之分,只看修为是否精纯,精纯到接近至善的天理,便是圣人。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修为,达到圣贤境界。

一个人在社会上,不管有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才华、地位、财富,决定一个人道德境界的,只有自己的修为,修为达到接近天理,接近良知,便是圣贤。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董金裕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极致,便是圣人。”(www.daowen.com)

阳明先生对“惟精惟一”更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发挥。他指出“个个人心有仲尼”(《咏良知四首示诸生》)鼓励诸生勤勉致良知,“圣贤必学而可至”。

在具体的应用上,阳明先生更是把惟精惟一发挥到极致。在教导学生上,他把惟精惟一看做良知的修炼功夫。他说:“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传习录》)惟一是良知本体,惟精是知行功夫,修得本体纯然,便是精炼的功夫;本体便是功夫,功夫便是本体。

在平乱剿匪、领兵打仗、处理谄谀等事上,阳明先生也把人欲之用发挥到极致。一是把致良知发挥到极致,从人性的高度来洞悉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在《告喻浰头巢贼》中,以发自肺腑的仁爱良知,劝导匪众弃恶从善,瓦解匪众:“夫人情之所共耻者,莫过于身被为盗贼之名;人心之所共愤者,莫甚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骂尔等为盗,尔必怫然而怒。尔等岂可心恶其名而身蹈其实?”把人欲之用发挥到了极致,一纸文书震撼了匪众。在宸濠、忠泰之变后,面对朝廷上下的诽谤、排挤、毁誉,阳明先生也从良知出发,洞察复杂环境下的“人心惟危”,既要预防、处置忠泰之流的阴险企图,又要审时度势,从诸多盘根错节的矛盾中善用人欲,保全自己,从而保全一方百姓的平安

谈到现代企业的人欲之用,华为任正非先生无疑是当代善用人欲的杰出企业家代表。他提出的“以众人之私成就众人之公”,把员工追求发展,追求财富的“私”的能量集合起来,善加引导,就能一起成就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中华有为”的“公”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