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心学思想与军事策略探析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心学思想与军事策略探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一般逻辑看来,“不动”与“动”是一对矛盾关系,但是阳明先生“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军事思想,却是典型的心学思想、心学逻辑、心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阳明先生一贯的处世态度和策略。在道德层面而言,随机而动的本质是仁爱至诚之心的自然呈现,受仁爱之心的驱动由内而发,高度负责才会考虑事物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追求至善。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心学思想与军事策略探析

阳明先生也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家,《明史》这样评价他在军事上的成就:“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阳明先生的军事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他的弟子钱德洪在《征宸濠反间遗事》中,这样记载阳明先生的军事思想:“德洪昔在师门,或问:‘用兵有术否?’夫子曰:‘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昔与宁王逆战于湖上时,南风转急,面命某某为火攻之具。是时前军正挫却,某某对立矍视,三四申告,耳如弗闻。此辈皆有大名于时者,平时智术岂有不足,临事忙失若此,智术将安所施?’”

在阳明先生看来,“兵宜随时,变在呼吸,岂宜各持成说耶……善用兵者,因形而借胜于敌,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胜负之算,间不容发,乌可执滞哉?”(《王阳明年谱》)

“此心不动”,是“学问纯笃”的自然呈现,是心学功夫的具体体现,更进一步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心学功夫与“水无常形、兵无常法”兵法要旨的深度融合。

从一般逻辑看来,“不动”与“动”是一对矛盾关系,但是阳明先生“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军事思想,却是典型的心学思想、心学逻辑、心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其实讲的是圣人境界的处世方法论:“此心不动”是圣人境界的主体思想,已经克除了私欲,以天地万物一体的无善无恶之心保持“存养”状态,而一般人,修养不够时,会以有善有恶的割裂之心处于“惊恐”状态;“随机而动”是圣人洞若观火,随时随地以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瞬间决定,从“不动”中找到应该采取的最佳策略、路径和方法,而一般人,对客观事物抱以好奇、探寻之心,遇事要费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切磋琢磨在“动”中寻找最佳的应对策略。

现在互联网制造业特别推崇个性化定制,这种“随机而动”的个性化定制不是一般工厂所能胜任的,而是需要改造生产流水线,有无数“个性化”数据化支撑和网络化供应链支撑,才能胸有成竹、“心不妄动”地承接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阳明先生一贯的处世态度和策略。

1496年,24岁的阳明先生在第二次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因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阳明先生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阳明先生却说:“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阳明先生早在11岁就明确了做圣人为“天下第一等事”,会试落地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动心伤悲的事情。

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先生的本体沉寂功夫更加纯熟,著名的“岩中花树”也体现了“随机而动”的思想。

阳明先生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钱德洪这样记载阳明先生在平定宁王时的淡然态度:“又尝闻邹谦之曰:‘昔先生与宁王交战时,与二三同志坐中军讲学。谍者走报’前军失利,坐中皆有怖色。先生出见谍者,退而就坐,复接绪言,神色自若。顷之,谍者走报贼兵大溃,坐中皆有喜色。先生出见谍者,退而就坐,复接绪言,神色亦自若。’”(钱德洪《征宸濠反间遗事》)

阳明先生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还体现在教学上,阳明先生的教学思想,是孔老夫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延续(www.daowen.com)

论语》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教导。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阳明先生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在他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著名的“天泉论道”中,他这样说:“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传习录》)

此心不动,不代表不行动;随机而动,不代表我心动了。目标和信念始终是坚定唯一的,是深层次的不动,根据客观情况决定适当客观行为,而主体意识是保持恒定的。此心不动,我心不动,是一种主体意识反应的陈述;此心不动是我的主体意识,随机而动也是我的主体意识。唯有主体意识构建起来的人,才有这种主观能动性,能自如掌控自己的意识活动,自如应对外界变化,而主体意识的构建,是自我修炼、知行合一的功夫积累。

道德层面而言,随机而动的本质是仁爱至诚之心的自然呈现,受仁爱之心的驱动由内而发,高度负责才会考虑事物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追求至善。在哲学层面而言,随机而动是对具体对象的尊重,从事物的现状出发决定适合事物的最佳路径和方法。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和“知行合一”一样具有道德和哲学的双重属性,是阳明心学重要的哲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