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儒家修身的核心路径

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儒家修身的核心路径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明心学是孔老夫子“吾道一以贯之”思想的忠实继承和实践,阳明心学的哲学逻辑从良知源点论出发、终至万物一体之仁,良知贯穿始终,表现为心学合一论,细分为四个维度。从儒家修身的角度而言,知行合一就是明明德的核心路径和方法论,只有通过知行合一,我们的德性才会“光明”起来。

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儒家修身的核心路径

阳明心学是孔老夫子“吾道一以贯之”思想的忠实继承和实践,阳明心学的哲学逻辑从良知源点论出发、终至万物一体之仁,良知贯穿始终,表现为心学合一论,细分为四个维度

1.时空合一

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者之间是一种递进循环的关系,这种递进循环关系,体现了时空一体的修身目标。儒家修身的最高原则在“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德性、问学、广大、精微、高明、中庸是衡量儒家修身成果的六项考核指标,要求同时达到,体现了时空合一的一体性原则。阳明心学的理念和实践,具体阐述了《大学》和《中庸》提出的修身目标和修身原则。

儒家修身是内外双修、顿渐双修的结合,在方法论上,阳明心学提倡顿悟渐修,完美发扬了儒家修身的特色,矫正了发展历程中偏执一端的误区。

内外双修体现在内圣与外王同步、静动修身并行。格致诚正与修齐治平是同步关系,是内外双修的时空一体化;阳明心学不仅提倡静以致知,在静坐澄默中省察克制,从而提升个人的知性,更提倡动以致知,在事上磨砺的过程中实现知(德性)的升华,直至达到万物一体之仁,体现了时空一体、动静皆宜的修身路径。

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以顿悟方式体悟到了“圣人境界”,但阳明先生一生却坚持以渐悟之法教导和传播心学,提出了各种循序渐进的修身路径。阳明心学的一大特色,是从顿悟顿修、渐悟渐修中超脱出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或顿悟渐修或渐悟顿修,生动活泼不拘一格。这种顿渐双修也体现了时空一体的具体运用。

阳明心学的时空一体特征,还体现在“当下见性”,著名的“岩中花树”典故,就是在刹那间通过自己的主体性,折射宇宙间的客体性,在瞬间把“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的普世真理呈现于当下。

无独有偶,阳明心学“时空一体”的合一特质,和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空去中间层、去中心化有莫大契合之处。跨越时空边界,把原来处于不同层面的事物以超时空思维连接、融合为一体,就会时时、处处有“岩中花树”那样的精彩体悟,就可以彻底颠覆平面思维、狭隘的逻辑思维所形成的僵化、固化意识,一个无边无际、从心所欲的广阔世界由此打开,万物互联、万物一体!

2.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不仅是构建主体性的功夫,也是连接本体、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阳明先生首倡的知行合一,核心功能是构建了我们的主体世界,让每一个人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实践,从根本性上体悟圣贤所阐明的圣人之学,从而把圣贤的思想变成“我”的思想,把“小我”变成“大我”,把依托于客体世界和寄托于主体世界生活的我,变成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我,变成自己思想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自己性格的主人。从儒家修身的角度而言,知行合一就是明明德的核心路径和方法论,只有通过知行合一,我们的德性才会“光明”起来。

阳明先生首倡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结合,升级为时时事事奉行良知良行的事上磨砺致良知,把主体世界、客体世界、本体世界,完美地连接为一体,周而复始,往复循环;通过每个人在客体世界的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在改造提升个人思想境界的同时,也改造外部世界,实现服务苍生、建功立业的双重价值。知行合一是一座桥梁,构建了主体,连接了本体与客体,把包罗万象的宇宙万物,通过良知良行连接为一体,最终建成万物一体之仁的大同世界。

3.人事合一(www.daowen.com)

阳明心学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其让人同时实现做人做事的双成功。

成功,似乎是古往今来普罗大众的共同追求。阳明先生在11岁时,认为天下第一等事便是做圣贤,认为成为圣贤才是人生成功,而不是当时读书人普遍追求的科举中第。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呢?做人的成功是做事成功的前提,做人的成功包含做事的成功,做人的成功与做事的成功是同步的。

人,是什么?独立学者苏家祜老师认为,人是处于一定社会群体之中,有明确的社会理想,自觉承担并胜任相应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的担当者。儒家思想中的人,是社会人而非动物人,西方思想中的人则偏于自然人或动物人,我们今天对人的完整的定义,是包含自然人的社会人,把社会人和自然人进行中和,是大家普遍比较好接受的概念。

人的一生,根本宗旨是做人的成功,通过内外修身、知行合一,去除动物性私欲,达至明德的社会性主体境界,进而通过事上磨砺致良知达至止于至善的境界,所以做人的成功包含了做事的成功,做人与做事是同步相生的关系。阳明心学的修身路径,实践了一条“人皆可以成为圣贤”人生道路,既超脱出在物质世界的沉迷,也不局限于心灵世界的虚空,同步实现做人与做事的成功,正是实现社会人成功的重要参照体系。

4.三体合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是一个整体,但是由于我们的私欲、障碍、短视,我们却生活在被人为隔离的闭塞小天地里,或迷惑于客体世界,被物欲牵引失去自我,或迷惑于本体世界,被教条控制失去自我,或沉迷于自我而放荡不羁、自以为是,失去了生命的完整性。

经常有人说,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决定生命的品质。如果这不单纯是心灵鸡汤的话,我们就要深究一下这句话的内涵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是你对生命边界和幅度的自我认知和定义,我心即宇宙,你的内在心境有多大,你的外在世界也就有多大。

正是阳明心学打通了本体、主体和客体三个世界,把生命的维度连接到圣贤,连接到无边的宇宙,把生命的载体造就为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我。世界本是一体,本是一,但是人们的认识会有所局限和偏颇,大部分人意识不到本体世界的存在,大部分人意识不到主观我的存在,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如何和客体世界建立和谐关系。

人的生命,从微观层面讲,是本体世界、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之间三体合一的微观生命共同体;从宏观层面看,是更广泛的本体世界、更清晰的主体世界和更和谐的客体世界之间的三体合一的宏观生命共同体。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意识到本体世界的恒久,就能体验到主体世界的强大;如果能感应到与客体世界的和谐,就能认知到三个世界之间是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能真正认同我们同时活在三个世界里,能有效区分三个世界不同处置,我们的生命将与众不同,绽放出最美丽生命火焰!

阳明心学蕴含的合一逻辑,起点是以“一”的思维看世界,终点是回到“一”的当下。所谓“一”的思维看世界,就是以整体观、系统观,看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轨迹,所以回到“一”的当下,就是回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任何一个节点都符合“一以贯之”的道义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