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三步:探索闭环

世界三步:探索闭环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把“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定义为阳明心学的修身践行的三步骤,这三步层层递进,终极是“万物一体之仁”。在三步骤层层升级的过程中,本体、主体、客体三个世界实现了闭合循环;三个世界的打通,人便与天地万物建立起自我彰显的“天人合一”大格局。“心即理”的重要作用,便是承认了人的本体性。“致良知”依然是人的主体性的进一步提升,是主体世界的进一步扩大。

世界三步:探索闭环

我们把“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定义为阳明心学的修身践行的三步骤,这三步层层递进,终极是“万物一体之仁”。在三步骤层层升级的过程中,本体、主体、客体三个世界实现了闭合循环;三个世界的打通,人便与天地万物建立起自我彰显的“天人合一”大格局。

“心即理”的前提是“理在心”“道在吾心”,不是见到山中之花内心才呈现美、赋予它意义;不是见到落井的孩童内心才呈现恻隐之心。这份美,这份意义,这份恻隐之心早就存在于内心,人皆有之,不学而能。在见到花、见到落井孩童的那一刹那间,内在的意义和“我”的主动参与,瞬间把内外两种意境连接贯通,一时“明白”起来。

“心即理”的基本寓意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的存在,即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物的存在,即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主客观,经由我这颗“灵明的心”连接在一起,互相映射,互相转化。“心即理”是一种反映本体存在的认识论,是深层次的意识世界,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在儒家而言,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人皆有之,不学而能,但却不易呈现、容易被私欲遮蔽和诱惑,所以要“存天理去人欲”,去除心灵上的污浊,把本体呈现出来,需要格心物、反身而诚等修心功夫,以达至良知纯粹。“心即理”的重要作用,便是承认了人的本体性。

但是,良知纯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内圣外王两条路径来共同实现。同时,仅仅实现良知纯粹也是不够的,仅仅停留在良知纯粹,也会陷于一种“虚空”,必须要在修齐治平中呈现施展出来,构建人的主体性,才能实现儒家“经世致用、大同世界”的最高理想。

“在王阳明那里,物的界定总是关联着心,正是以此为前提,王阳明提出了‘意之所在即为物’之说。所谓‘意之所在即为物’,并非让意识在外部时空中构造一个物质世界,而是通过心体的外化(意向活动),赋予存在以某种意义,并由此建构主体的意义世界。”(杨国荣《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

人的主体性为什么这么重要?苍茫大地、斗转星移,个人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没有良知本体的支撑,一个人的主体性便会呈现为动物性,儒家称做“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上》)这种动物性,表现为私欲膨胀、自私自利,儒家实现大同社会的崇高理想的起点,便是教导人们做文质彬彬的君子,不做衣冠禽兽的小人,从人的根本性上提升境界。

“知行合一”是阳明先生经历龙场悟道之后“发明”的渐修法门。所谓知行合一,是把人的道德意识上的知,和思维意识上的知,与人的行为(包含认同等心理活动)贯穿起来,通过这样一个随知随行的实践,从提升内在修为、提升意识境界(知的境界)来复归本体,也从“我”的层面构建“我”的主体性,把人皆有之,不学而能的圣人境界,变成“我”的“有之”,“我”的“良知良能”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是功夫论,也是实践论,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构建了人的主体性。(www.daowen.com)

“知行合一”连接和打通了人的本体世界和主体世界。“致良知”是对“知行合一”的再升级,在知的基础上更强调了“良知”,加了一个“致”,把人从主体性放大到客体性,在无边无际的客体世界有所作为的过程中,把本体和主体放大到极致。

知行合一有两个维度:思维意识层面,如感知、体察、认知;行为层面,如认同、体履、践行。这两个维度是一个闭合循环,这种闭合循环,揭示了人事之间、心物之间的一体循环,无善无恶,人人都可以学而用之。

“致良知”依然是人的主体性的进一步提升,是主体世界的进一步扩大。从时空维度看,人的本体性和客体性都是无边无际、无限广大的,但是人的主体性,却是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的人心中只装得下自己,甚至连父母也装不下,有的人能牵挂十人百人团队的命运安康,有的人肩负民族、国家、人类的发展责任和使命,这都是知的境界有所不同。

这种大知大至(善)的主体修身功夫,仅靠“省察克制”的静修是做不到的,往往限于偏安一隅、坐而论道的“虚空”境界,清初学者颜元所描绘的“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便是这种人的写照,他们失去了儒家经世致用、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担当。大知大至(善)的主体修身功夫,需要在具体事上验证、修炼和提升,这也是阳明先生经历宸濠之变、忠泰之变、爵号之变“三变”之后的切身体悟。

事上磨砺致良知,需把人的主体性再提升、再放大,放在与客体世界深度融合的时空环境里才可以实现。致良知作为圣人之学的“正眼法藏”,修齐治平和格致诚正密切融为一体,打通从了从本体到主体到客体的三个世界的割裂孤岛,把本体、主体、客体三个世界连为一体,往复循环,不断推动三个世界的良性互动、协同进化、与时俱进,推动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仁的不断进化,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