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的伟大,在构建万物一体之仁圣人境界过程中,无意间给我们揭开了一道神秘的面纱,原来我们同时活在本体、主体、客体三个重叠的世界里;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这三个重叠世界里互联互通、自由穿越,循环往复……
在阳明先生的论述中,对于“本体之说”,基本有两种意境,一者,把“心之本体”提到了“天理”(理)和天性的高度,“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传习录》)又说:“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启周道通书》)还说:“心即性,性即理”。二者,把“心之本体”的内涵也当作本体与主体的综合,“合着本体的,是工夫;做得工夫的,方识本体。”(《传习录拾遗》)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功夫在主体上,经过切磋琢磨百炼成金后,将自然成就人的本体性。
人,同时活在三个世界里:本体的世界,决定我们对事物的基本价值观,不同人、不同思想、不同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主体的世界,决定我们的人生观,是否具有独立意识,既不痴迷于本体又不痴迷于客体,既能通融于本体又能通融于客体,是我们一生修身修行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客体的世界,决定我们的世界观,是有其独立运行规律的“寂然”世界,人们既要顺从之,也要秉持良知本体和自我主体对其进行改造,与其相融合。在刹那间,由经过主体修身的我这颗心,把客体世界的美与本体世界的美(善)连接起来,三个世界连成一体,三体文明由此发端。
在“山中之花”的典故中,所谓“同归于寂”是指物归于“寂然”,“寂然”是一种状态,并非不存在。《礼记》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天地万物客观存在于这世界之上,但天地万物只会按照本身自然的状态运行,自生自灭,自增自减,这种自然而未被打破的状态就是“寂然”。而当人出现、当心萌动的那一刹那,天地的“寂然”就会被打破,天地万物就会呈现出其存在的意义。阳明先生所指的“物”是“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徐爱录》)(www.daowen.com)
所有的奥秘,都在“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里。你,具有独立思想、独立意识,良知照亮你的主体性;此花是客观存在的,未看此花时,此花和汝心同样归于“寂然”;此花也是主观存在的,当外在花的美和内心对花之美在刹那间产生的反应对应时,此花已然活在你的心上……这便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山中之花,是一种美妙而神圣的心灵感应,在刹那间,客体的花之美经过良知主体的你连接了本体意识上的美,两个美瞬间“一见钟情、一见如故”,花便牢牢盛开在了你的心上。这种美妙的心灵感应,佛家叫作禅,瞬间在任何事物上见到空性,便是佛家的禅性,而在儒家心学,瞬间在任何事物上折射人的良知良能(本体),便是“山中之花”。
山中之花的心灵状态,本体、主体与客体缺一不可,环环相扣,互相映射;如三面镜子,组合成一道人世间最朴素、最富哲理的画卷。这种美妙而神圣的心灵感应,是儒家修身的至高境界。达成万物一体之仁的灵性境地之后,会在时时处处自觉呈现内在良知,与外在事物进行“良知对应”与“良知纠缠”,这种超越时空的心灵状态,构建起儒家心学的三体世界。随着互联网时代虚实一体、万物一体的时空环境越来越成熟,这种仅仅由极少数人所理解的“三体文明”即将为人人所理解、所接纳,一个崭新的“三体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