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弘扬中国工匠精神,打造卓越的中国制造品质

弘扬中国工匠精神,打造卓越的中国制造品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有之且底蕴更为深厚。要将中国工匠精神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之中,打造高品质“中国制造”,让浸润着中华文化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其内容要在借鉴德国等经验基础上,传承中国传统工匠文化的精髓,瞄准振兴实体经济和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总结提炼出来。(二)实施表彰“大国工匠”工程。

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有之且底蕴更为深厚。在《诗经》中,就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表现出古代工匠仔细、专注、求精的态度。中国历史上不乏匠人匠心。如以鲁班等为代表的“匠人文化”,干将莫邪为铸宝剑而身死的传说,庖丁解牛的故事,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清代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百年铁律,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涌现出石油工人王进喜、纺纱工人郝建秀、火箭焊接技师高凤林、“航空手艺人”胡双钱、深海钳工管延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国工匠,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实现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伟大的奉献。改革开放以后,工匠精神仍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违背工匠精神的趋势和现象。比如制假售假、低质伪劣,职业精神丧失,做产品差不多就行、做事业急功近利,缺乏人文关怀和个性需求,等等。这些都是制约中国产品迈向中高端的障碍。当前,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迫切需要树立和弘扬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要将中国工匠精神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之中,打造高品质“中国制造”,让浸润着中华文化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一)重塑和弘扬中国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发文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还要进一步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使之与企业家精神结合,成为全社会的理念与遵循。其内容要在借鉴德国等经验基础上,传承中国传统工匠文化的精髓,瞄准振兴实体经济和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总结提炼出来。可以将爱国敬业、创新创造、追求卓越、质量优先、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等内容写入。同时要将工匠精神与网络时代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等结合起来,用匠心开启“智造”之路,赋予工匠精神全新内涵。

(二)实施表彰“大国工匠”工程。目的是在各行各业建立工匠精神激励机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人才。一是启动“大师级工匠”表彰工程,与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表彰奖励和职业资格评价机制对接,设立“大国工匠”荣誉称号,对在各行各业和国际国内职业技能重大赛事及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顶尖人才,设立数据信息库和研究项目扶持方案,对促进技术革新、工艺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各类突出技能人才予以重奖。二是分行业培养培育特色工匠。每年由各行业和各系统推荐有深厚造诣和创造精神的技能精英和一线科技人才,予以表彰奖励。三是对青年技能人才和技术尖子作为青年工匠予以表彰奖励。(www.daowen.com)

(三)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工匠文化氛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从顶层设计、外部环境、国民教育、企业等多层面共同发力。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所有领域所有行业,尤其融入那些不起眼的日用品生产中。学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公共课、专业课和校园文化,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转变思想观念。要树立尊重工匠意识,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从根本上纠偏只重学历、轻视技能的旧观念,带动更多青年学技能、钻技能、精技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术、崇尚劳动、鼓励创造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