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养老保险的缺陷需尽快填补

商业养老保险的缺陷需尽快填补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突破60万亿元,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具备良好基础条件,关键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激励和政策引导,尽快撬动和培育这一市场。另一方面,鉴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主要是分项纳税,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人并不多,还存在大量非正规部门就业和灵活就业者,而这部分人群恰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最大潜在群体。

商业养老保险的缺陷需尽快填补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利于激发职工和居民自主承担养老责任的意识,也是改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社保体系不完善,使得预防性储蓄动机强烈,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则可引导大量储蓄投向资本市场,增加居民资产性收入。当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突破60万亿元,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具备良好基础条件,关键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激励和政策引导,尽快撬动和培育这一市场。

一是实施“双向税优”激励政策。税收激励是助推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引擎。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抓紧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对此,一方面要落实好“延税型”EET政策(即缴费和投资收益阶段免税,领取时纳税,发挥税收递延作用),尽快启动试点。另一方面,鉴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主要是分项纳税,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人并不多(约2800万人),还存在大量非正规部门就业和灵活就业者,而这部分人群恰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最大潜在群体。为此还可设立“免税型”TEE账户(即税后缴费,但在投资和收益领取环节均免税),这不仅是适应上述人群的需要,也能更大程度激励基金投资增值。(www.daowen.com)

二是从“产品税优”转向“账户税优”。从西方一些国家经验看,个人养老金计划大多依托一个特定养老账户,参加者向账户缴费,并基于账户享受税收优惠,账户成为核心资产配置工具,资金可投向共同基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多种投资标的及其组合,以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如果将税收优惠与某些特定产品挂钩,则会对参加者的投资选择造成限制和干扰。为此,建议尽快引入“个人养老账户”,将其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载体,所有资产产品的购买和投资都通过该账户进行,账户的后台与税务系统链接,对当前延税和未来纳税进行全周期记录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