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地方,公办和民营医养结合机构都存在高端化倾向。表现在公办机构,主要是一些地方集中大量资源搞医养结合示范,不仅配套设施齐全,而且与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联合,物美价廉却“一床难求”;又因为资源过度倾斜,并不具备推广条件。表现在民营机构,主要是民间资本受制于医疗服务进入门槛高、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低等因素,更愿意建设高级别、高收费的医养机构。比如北京很多开展医养结合的民营养老院每月最低收费都在1万元左右,比普通养老院高出两三倍,还有些医养机构则必须交纳几十万元押金才能入住,把大部分老年人挡在了门外。与此同时,能满足中低收入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城乡基层养老和医疗机构却由于难以获得足够支持和激励,普遍存在场地、设备、药物、医护人员总量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加之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收入不与工作量挂钩、旱涝保收,缺乏开展医养结合业务的能力和动力。
我们认为,开展医养结合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满足多层次需求,但当前更应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较普遍、可负担的基本医养服务,政府必须在完善支持保障政策体系、夯实基层基础上下更大功夫。福建省厦门市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较多工作,除了多批次招聘本科以上高素质医护人才充实基层医疗机构外,每年还针对基层医护人员开展为期3个月的慢病防治知识轮训,并实行“名医定时定点下社区”和“中医专家进社区”活动,鼓励三甲医院多学科专家到基层巡诊、带教、开班。在增强社区医护力量的基础上,厦门市着力打造“三师共管”机制,由1名三级医院专科医师、1名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师和1名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为登记老年人提供连续化医疗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并在规划建设、人员培训、薪酬制度、医药配备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房面积小、专业人员少、专科药物缺乏等实际困难,推动其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还要增加基层养老机构的设施和专业人员配置,强化其健康指导、日常监测、发病急救等基本医疗功能。(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