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能不能到村到户,能不能取得应有的实效,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是关键的关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村级恰恰是贫困地区干部力量最为薄弱的环节。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弥补了扶贫工作的短板。像淅川县共选派166名第一书记,使122个贫困村和贫困户5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大大强化了攻坚力量。
一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为政策落地的推动者。过去的一些农村政策,受益最多的是农村能人。贫困户往往由于不了解政策、缺乏用好政策的能力,难以充分分享政策红利。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入驻贫困村,直接成为政策的宣传员,使各项扶贫政策直通到村、到户,促进了扶贫政策精准落地,贫困户在产业帮扶、低保、医疗报销和救助等方面得到实惠,一大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开始改善,很多贫困户的具体困难得到解决。毛堂乡庙沟村第一书记王黎明,驻村后积极走访、弄清情况和需求,为全村联络配套建成深水井两个、大口井一个,解决了全村群众吃水难问题;修建加宽桥梁一座,基本解决出行难问题;争取到小学校舍改造、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建设等项目。
二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为产业脱贫的领路人。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根本措施,也是最终实现稳定脱贫的基本依托。与贫困户相比,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更了解市场需求,在熟悉所在村情况后,更容易找到产业脱贫的门路。盛湾镇横山村原有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且土壤贫瘠,产量较低,驻村第一书记刘小阐摸清全村情况后,联系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现场论证指导,并组织村民代表赴外地考察,进行市场调研,带领群众种植优质大樱桃240多亩,有望逐步把横山村打造成集樱桃采摘、销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不少产业扶贫项目,有资金、有场地、有市场,但贫困户受自身能力限制,要真正将各类要素组织起来取得成功,往往需要外力帮扶。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就是促进要素结合的重要力量。现在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帮扶干部将主要精力用到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联系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有的甚至对贫困户的生产过程进行直接督促、指导,有力保障了贫困户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www.daowen.com)
三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为脱贫动力的激发者。实现稳定脱贫,关键要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常驻贫困村,给贫困村带来生气和活力,他们不仅给贫困户直接的物质帮助,而且通过与贫困户交流、给予帮扶等,客观上起到扶志、扶智的作用。香花镇柴沟村驻村干部杨青春,在坚持推动产业扶贫的同时,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弘扬柴沟人文厚重、不畏困难的倔强精神,争做文明人,争做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评选出30个文明典型隆重表彰,并组织优秀党员、文明家庭、孝亲爱亲模范、脱贫致富模范公开评选。此外,通过召开大中专学生励志教育会、外出创业乡亲发展交流会,开辟帮扶活动专栏、精神文明园地,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引导乡亲向善向上,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动力。
淅川县在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是选配得力干部,将最能干的干部选派下去,这改变了过去各单位派人主要选“边缘人”的做法,派去的第一书记都是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形成了干部选派的正向激励,第一书记由过去的无人想当,到现在是争着去当。其次是注重培训提高,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培训力度,增加内外交流机会,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去年以来,全县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分批到山东、浙江、江西等地学习蔬菜种植、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等,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就扶贫产业发展进行观摩交流,极大提升了第一书记工作能力。再次是提供工作支持,县全面落实驻村工作“五有一确保”,即有阵地、有床铺、有用品、有厨灶、有补助,确保驻村第一书记身心均在岗在位,同时保障每名第一书记每年1万元工作经费、10万元扶贫专项经费,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最后是严格执纪问责。把纪律挺在前面,出台《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和《驻村第一书记召回办法》,对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工作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对不合格的第一书记明确召回程序。这促使第一书记牢牢绷紧履职尽责这根弦,扶贫济困,不辱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