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推进遭遇困难制约,但稳步前行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推进遭遇困难制约,但稳步前行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国家标准,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制定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技术规范,积极推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例如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尽管在有关法律中有原则性表述,但尚无任何强制性措施来保证生产企业承担回收责任。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上下游缺乏紧密的合作机制。

为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国家标准,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制定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技术规范,积极推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促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鼓励政策,骨干企业和行业组织正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

总体来看,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刚刚起步,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化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下一步发展面临着“五大瓶颈”。

一是缺乏法律保障。已出台政策和技术标准均为指导性文件和推荐性标准,对企业约束力有限。例如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尽管在有关法律中有原则性表述,但尚无任何强制性措施来保证生产企业承担回收责任。同时,现有法律法规对消费者履行责任义务也没有制度要求,存在动力电池随意丢弃或进入非法渠道的隐患。

二是技术工艺滞后。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等多个交叉学科,技术路线复杂冗长,安全、环保要求很高。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还普遍停留在废物处理阶段,工艺水平较低,有价元素高效提取、循环制造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装备水平有待突破。另外,受电池一致性检测、残值评估以及安全性、可靠性技术制约,梯级利用也受到很大局限。(www.daowen.com)

三是标准规格复杂。国内动力电池厂家众多,电池型号、尺寸、接口、封装和串并联成组形式千差万别,拆包过程对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提出较高要求。而手工拆解影响电池回收成品率,也易造成电池短路、漏液,进而导致起火或爆炸,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和人身财产损失。

四是经济效益不高。成本是打通市场化链条的关键。受技术水平及市场规模影响,目前报废电池检测、拆解、再成组、维护等成本甚至比采购新电池还高,拆解回收电池内的金属物质也面临同样问题,造成回收利用经济性差,企业参与意愿和动力不足。据介绍,采用机械法和湿法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成本为8540元,而再生材料的收益仅8110元,要亏损430元。

五是回收网络不健全。按照现行政策要求,动力电池的回收网络应由汽车生产企业负责,但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往往将责任上移至电池供应商,而电池生产企业又没有全国性的回收网络。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上下游缺乏紧密的合作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