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动态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动态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联盟组织形式,近年来,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长。现有研究成果对我们了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功能、组建运行状态等方面具有很大帮助。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动态

目前,国外关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普遍。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开始起步,进入21世纪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风险治理为研究对象,指出联盟成员契约的签署对于规范联盟成员的行为具有显著作用,并可有效减少联盟创新中的相关风险[32]。Butlerz(2008年)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功能,指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有效利用和重新整合成员优势资源,不仅能满足成员技术创新中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需求,而且可以产生更多的知识和技术[62]。Mcgrath等(2004年)研究了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不同动因,提出当联盟成员自身的专利价值大于加入联盟所得到的价值时,会使理性企业选择不加入[63]。Birmbirg(2006年)则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层面的稳定性为研究对象,指出联盟稳定性因素影响包括资源投入程度、联盟成员的信任、投入回报的对称性等,并指出资源投入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功能性因素,而无法借助于机制设计进行规避资源投入因素[6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联盟组织形式,近年来,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长。陈雯等(2013年)运用词频分析法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论文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得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热点包括:运行机制、政府行为、组织模式、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等方面[65]

1.3.2.1 关于运行机制与组织模式方面的研究

邬备民、李政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绩效考核信用机制、利益共享与分配机制、人员交流机制、动力机制等进行了研究[66]。李新男(2007年)提出可以依据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已立项科技项目和技术创新产业需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7]。吕健(2008年)指出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转变,可能会导致机会主义产生,可能会有一些企业为套取国家对联盟的专项资金支持而参加联盟[68]。王静(2011年)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划分为联盟伙伴选择、联盟成员任务分工、联盟成员关系协调、联盟利益分配、联盟运行风险共担等,从运行投入、运行过程和运行产业角度设计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相关案例研究[69]。周青等人(2013年)以TD-SCDMA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联盟运行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冲突、成员认知的任务冲突、运行的过程冲突等冲突实践,论证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阶段性演化及其基本特征[70]

1.3.2.2 关于绩效和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www.daowen.com)

马雪君等人(2012年)从联盟个体和整体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括联盟成员学习效果、联盟成员经济收益效果、联盟成员网络关系效果、联盟成员管理协调效果以及技术创新成果、内外网络关系效果等指标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联盟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建立一种基于满意度的多级评价模型[71]。荣春节(2013年)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系统的协同机理、协同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并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过程,以创新投入、创新活动等为一级指标设计了战略联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72]

1.3.2.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以依托共生理论为主,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共生生态体统划分后开展与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如邢乐斌等(2010年)构建了联盟成员创新资源总量增长模型,研究了资源投入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技术创新战略维持稳定性的条件和路径,并研究指出联盟稳定性取决于联盟任何一成员因为对联盟的资源投入对自己带来的负向作用与吸收资源时的相对大小[73]。冯鲁闽(2012年)利用Logistic模型描述设计寄生模式、偏利共生模式、非对称互惠模式下,利益分配角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稳定性[74]。刘林舟等人(2012年)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共生生态系统,在分析联盟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Lorka-Volterra方程,并运用分析轨线走向的方法分析联盟稳定性,得出联盟成员处于互惠共生状态时,联盟可以稳定发展[75]。蒋樟生等(2008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动态系统方程,运用系统决策理论研究指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与联盟成员从知识转移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存在正向激励作用[76]

现有研究成果对我们了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功能、组建运行状态等方面具有很大帮助。不过,以往研究大多体现在总体性和宏观性方面,基于深度个案或定量数据的经验研究不足,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之间稳定性动态关系等问题的理论和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