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天津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政策效果优化模拟

基于天津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政策效果优化模拟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经济运行的系统关联性和整体结构性,因此,对政策综合效果的模拟分析工具有较高的要求。本书基于最新的天津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编制了天津经济社会核算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天津地方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最终,由于第二产业在天津经济中的份额较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未能充分弥补第二产业下降对天津GDP总量的影响,天津GDP总量出现下降。但产业结构变动方面的效果不合意。

基于天津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政策效果优化模拟

由于经济运行的系统关联性和整体结构性,因此,对政策综合效果的模拟分析工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正是因为对经济系统的刻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结构性特征,且模型的构建建立在较好的经济理论基础上,能对结果的形成机制做出合理解释,因此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类经济问题的模拟分析之中。

本书基于最新的天津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编制了天津经济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天津地方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天津CGE模型包括天津和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地区;生产活动分一、二、三产业3个部门;主体分为居民、政府、企业和外地、国外5个;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种。

1.生产活动。以多层嵌套的生产函数描述生产活动。第一层(C-D型)是投入资本和劳动力合成增加值;第二层(列昂惕夫型)是投入增加值和各类中间品产出产业产品。

各产业部门依据成本最小化原则确定各类投入要素的需求,进而确定产品产量。

2.政府部门。政府以一定的税率从生产活动征收生产税和从居民征收所得税作为收入,并按一定的储蓄倾向储蓄后按固定比例用做政府消费支出。

3.企业部门。本书模型中所设立的企业部门收入来自于以一定的盈余率从各产业部门获得的营业盈余,并与其他社会储蓄一道最终用于投资

4.居民行为。居民的收入来源于劳动和资本报酬,并以一定的储蓄倾向储蓄后基于(C-D型)效用最大化原则用于消费支出。

5.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多层嵌套的常替代弹性函数(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描述对本地产品和国内其他地区调入品以及国外进口品的需求,以常转移弹性模型(Constant Elasticity of Transformation, CET)描述本地产品对本地需求和国内其他地区调出需求以及国外出口需求的供给。同时假设国内贸易价格和国际贸易价格外生 。

6.均衡和闭合。本模型中,产品市场上本地区对本地厂商产品的总需求等于本地厂商对本地的供给。总储蓄是居民储蓄、政府储蓄、营业盈余储蓄和其他地区净储蓄及国外净储蓄的和,且采用新古典闭合(总投资等于总储蓄),即模型为储蓄驱动型。国际贸易收支和国内贸易收支的宏观闭合采用国外和区外净储蓄(资本流入)外生固定而实际汇率和区间价格比指数内生调整的方法。政府收支部分采用税率和支出比外生固定而储蓄内生调整的方法。

鉴于天津市第三产业的营业盈余率最高,以及关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的内容针对性,本书设计以下模拟情形:

第一,分配政策——第三产业营业盈余的10%转移给居民,具体又分为四种情况:要素总量固定、劳动力可流动、资本可流动、全部要素可流动。

第二,产业竞争政策——第三产业盈余率下降10%。同样分为四种情况:要素总量固定、劳动力可流动、资本可流动、全部要素可流动。

各模拟情形下的各类经济数据的变动情况归纳于表8-2、表8-3。

1.分配政策

通过分配政策将第三产业的部分营业盈余转移给居民,首先是直接影响了分配结构,令营业盈余占比下降,要素收入及生产税收入占比上升。进而,通过收入主体的支出及其支出结构差异,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经济总量的增减由各产业的增减相互抵消情况决定。

(1)要素总量固定

在要素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参见表8-2-A),上述分配结构的变化,导致获得要素收入及生产税收入的居民及政府的消费支出增加,而接受营业盈余资金支持的资本形成则下降。再进一步地,由于两类消费和资本形成的产业结构差异,双方的增减变化导致内需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而第二产业下降,且第一产业增幅最大。与其同步地,资本及劳动等初始要素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最终,由于第二产业在天津经济中的份额较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未能充分弥补第二产业下降对天津GDP总量的影响,天津GDP总量出现下降。显然,在要素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分配政策的综合效果在结构上和总量上并不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产业的生产技术中要素使用的集约类型不同,因需求结构变动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会带来对要素需求结构的变动。在要素总量被固定时,要素在产业间流动,要素的供需双方是减产产业移出要素提供的供给和增产产业移入要素提出的需求。天津经济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第二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在受到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其均衡产量萎缩时将释放出更多数量的资本,而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均衡产量增加将需要更多数量的劳动。这就产生了资本相对过剩和劳动相对不足。这种不对称导致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而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进而令各产业的要素集约结构发生调整,增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减少对劳动的增量需求而增加对资本的增量需求,减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则相对地增加对劳动要素的减量移出而减少对资本要素的减量移出,最终实现均衡[4]。(www.daowen.com)

(2)要素可流动

如果要素可流动,那么,上述需求结构变动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将通过相应的要素数量调整来实现,但不同的可流动情况结果将有所不同。

当资本总量不变而劳动要素可流动时(参见表8-2-B),对劳动要素的相对不足由流入的劳动补充,并因为流入的劳动增量给当地带来增量的劳动收入,进而带来相应的需求增量,产生增量方向上的乘数效果。因此,在上述分配政策引发结构变动的同时,在总量效果上,最终令天津GDP表现为增长。但产业结构变动方面的效果不合意。

当劳动总量不变而资本要素可流动时(参见表8-2-C),对资本要素的相对过剩导致资本流失,而流失的资本也相应地减少了当地的资本收入,进而带来相应的需求减少,产生减量方向上的乘数效果。因此,在总量效果上,进一步降低了天津GDP。

当各要素都可流动时,最终结果取决于上述劳动力流入的增量效果与资本流入的减量效果的相对大小。如果前者增量效果大于后者的减量效果,将给经济运行带来增长,并产生由增量引发的进一步的一定程度增量的乘数效果。反之,则产生减量并引发进一步的减量的反向乘数效果。对天津经济的模拟结果则显示为减量效果。

总结上述结果可见,对于天津经济来说,只有当分配政策与劳动力流动措施配合时,才能产生增量效果。但即便如此,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效果也不合意。

表8-2 分配政策效果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而得。

2.产业竞争政策

虽然同样是降低归属企业部门支配的营业盈余水平,但与分配政策直接实现财富转移时不同,产业竞争政策通过直接影响产业价格而引发结构变化,两者间有较大的差异。降低第三产业的营业盈余率,即降低了该产业的价格水平,带动了对该产业的需求增长以及其后的一系列综合效果。

在要素总量固定时(参见表8-3-A),综合效果显示,在分配层面上,要素收入上升,营业盈余和生产税下降,营业盈余下降幅度最大,分配结构得到调整。需求层面上,消费需求有所增加,资本形成有所减少,内需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出口和调出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下降而第三产业上升。在生产层面上,要素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最终,天津GDP结构中第一产业下降最多,第二产业其次,第三产业则增长,形成明显的结构升级。GDP总量也实现了增长,但增幅不大。

在不同的要素可流动时,除总量上的增量效果不同以外,在结构调整方面的效果也不相同。劳动要素可流动时的总量增量效果更大,在结构方面则是第二产业GDP下降,第一产业GDP上升,第三产业GDP大幅上升。而当资本要素可流动时,总量增量效果高于要素固定时的情形但低于劳动要素可流动时的情况。在全部要素可流动时,增量的乘数效果大幅提高。

总结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产业竞争政策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分配政策。

表8-3 产业竞争政策效果

续表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而得。
注:模拟全部要素可流动时,由于此时的增量引发增量的乘数效果比较大,因此此处模拟的是第三产业营业盈余率下降5%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