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国的实证
已有研究未得到资产与消费之间的明确关系。在就未加分类的资产与消费的相关性检验中,既有正相关结果(臧旭恒,1994;贺菊煌等,2000),也有负相关结果(孙凤,2002;刘文勇,2005)。即便同是农村居民,也既有正相关的结果(农调总队,2003;万广华等,2003),又有负相关的结果(臧旭恒,1994)。对储蓄以及金融等流动性资产与消费支出的关系的检验中,还是既有正相关结果(余永定等,2000;卢嘉瑞等,2006;臧旭恒等,2007;骆祚炎,2007),又有负相关结果(吴晓明等,2007;丁攀等,2008)。
比较一致的是关于住房及住房改革的,基本都表现为正的相关性(樊潇彦等,2003;骆祚炎,2007;丁攀等2008;尹志超等,2009;方福前,2009),但可能因地区不同而不同(田青等,2008)。关于地区差异的原因可能因为东部地区住房自有率高,因而体现出财富效应;而自有率低的中、西部地区形成基于购房需求的基础效应(田青等,2008)。
对于正相关结果,一般认为这是财产表现出财富效应(余永定等,2000;万广华等,2003;卢嘉瑞等,2006;骆祚炎,2007;田青等,2008;丁攀等,2008),以及财产表现出减缓消费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效应(农调总队,2003)等。但基于住房的特征,有研究认为住房改革的正相关原因是带动了住宅费用支出(方福前,2009)。(www.daowen.com)
对于负相关结果,一般认为由于资产存量小、价格波动大、收益性差而导致财富效应小(李振明,2001;骆祚炎,2007;丁攀等,2008),以及流动性差导致流动性约束效应小(刘文勇,2005),“攒钱防老”意识以及不确定性下的储蓄,导致资产对消费表现出挤出效应(孙凤,2002;刘文勇,2005)等。一些确认了金融资产正相关关系,但认为其效应较小的研究,也基本从上述机制中提出原因(农调总队,2003;卢嘉瑞等,2006;骆祚炎,2007)。
2.小结
由于在中国资产的财富效应尚不确定,因此,首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在思考消费的财富效应时,除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以外,还可以进一步考虑不同种类财富的不同特性可能具有不同的效应。例如,资产流动性的强弱,资产回报率期望值的高低等。其中,检验住房对消费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家电等与家居有密切互补性商品关系导致的伴随性刚性支出。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住房的财富效应,而是其对消费的间接的关联带动性使然。另外,应充分考虑资产与消费的关联机制的复杂性。资产既可产生促进消费的财富效应,也可能成为预算约束的因素和流动性约束的因素。进一步地,诸如消费者的收入分布和收入状况、与资产相关的税收政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心理账户和消费计划等,都可能使资产对消费的具体作用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