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豆谣: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诠释

黄豆谣: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诠释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千年来,黄河文明、黄土文明养育了巨大的黄皮肤人群,一粒小小的黄豆,在“黄色文明”里被漠视了。对黄豆的开发利用,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在这首民谣的歌咏中,“二十五,炸豆腐”,是单列的一件重要准备工作。在农村的宴席规则里,“炸豆腐炒芫荽”是最后一道菜,这菜一上,就意味着菜齐了。黄河谣,黄土谣,我觉得再有个黄豆谣,就能更好地诠释中国人的精神了。

黄豆谣: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诠释

与“熟悉的地方无景色”相类似,黄豆这种与我们几乎朝夕为伴的食物,实在感觉太普通。我也对黄豆熟视无睹,直到看了一个新闻:我国某地一贫困山村小学,学生要自己做饭,为解决“吃菜难”问题,学生从家里带黄豆到学校,煮熟就是咸菜,生出豆芽可以做豆芽菜。看过这样的新闻,为“中国式生存之道”心生敬畏,但难免有一些悲凉,中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几千年来,黄河文明、黄土文明养育了巨大的黄皮肤人群,一粒小小的黄豆,在“黄色文明”里被漠视了。

黄豆真是一种神奇的食物,变化之多,在粮食作物里可谓无出其右者:它可以是香醇的豆浆,可以是豆油,可以是豆腐脑,可以是腐竹,可以是豆油皮,可以是豆豉,可以是豆瓣酱,可以是豆腐乳,可以是臭豆腐……对黄豆的开发利用,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孔子提出的“八不食”,有“不得其酱,不食”,到底是豆酱还是肉酱,尚无确切考证,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平,豆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块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在这首民谣的歌咏中,“二十五,炸豆腐”,是单列的一件重要准备工作。炸好的豆腐,无论炖、炒、拌,皆可与肉糜媲美,好吃得不要不要的,被称为“素肉”。物质匮乏年代,炸豆腐就当肉吃了。

炸豆腐切成丝,加芫荽梗,旺火快炒,这个“炸豆腐炒芫荽”,两者是绝配,一筷子下去,就“记得住乡愁”了。在农村的宴席规则里,“炸豆腐炒芫荽”是最后一道菜,这菜一上,就意味着菜齐了。到底什么讲究,没考证清楚,约定俗成,就这样。(www.daowen.com)

炸豆腐,还有一种“炸豆腐丸子”,豆腐抓成泥,最好是加点五花肉,捏成丸子,下锅油炸,表面金黄时捞出,稍微凉一下,入口外酥里嫩,美得鼻涕冒泡。

鲁菜里面,有一道名菜,是“豆腐箱子”,以炸过的豆腐为“箱体”,里面装上肉馅,荤素搭配非常好。因为制作过程较为繁复,算得上一道大菜。

黄河谣,黄土谣,我觉得再有个黄豆谣,就能更好地诠释中国人的精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