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小时的飞行,天色微明,透过飞机舷窗我看到了耸入云端的肯尼亚山,内罗毕快到了。
看过一部中国制作的纪录片《魅力肯尼亚》,当真被那魅力所倾倒。当我走出内罗毕机场,踏上真实的肯尼亚,瞬间感觉落差太大了:落后。
从济南夏天的“烧烤”模式中熬过来,内罗毕的十五六度的温度简直清凉极了。但是,赤道线上的肯尼亚人,正在过他们的冬天,有人戴着毛线帽子,有人穿着毛衣,还有穿羽绒服的!当然,也有一些穿短袖的。十五六度的气温就是冬天了,看来黑人兄弟怕冷不怕热。看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时就曾想,赤道上还有雪山,不好想象呢。
在肯尼亚,物质条件很差,但人们生活得很开心。
当地人见到中国人,有一些会用中文“你好”打招呼。所到之处,穿校服的小学生特别可爱,眼睛非常明亮。这个国家的通电率在30%左右,但很重视教育,像马赛马拉草原那样偏远的地方,几十公里才有零星的村落,都建有学校。公务员月薪合人民币一千多点,但一个大学教授的工资则有二三万元甚至五万多。这里的人们,物质上还很匮乏,但很开朗,简陋的建筑物装饰得色彩艳丽,车体上是各种各样的“涂鸦秀”,车内一定有音量很大的音乐在播放,有些人会随着音乐摆动,情不自禁。
在肯尼亚,“行路难”。(www.daowen.com)
从首都内罗毕到马赛马拉草原,行程要八九个小时,其中有近三个小时的路程是沙土路,几乎不能行车。中国经验,“要致富,先修路”,马赛马拉草原是动物世界的天堂,把路修好,吸引更多的游客,岂不加速改变贫困面貌?肯尼亚人自有其道理,政府禁止修路。因为进入马赛马拉的路几乎不可行,使游客望而却步,等于是控制流量,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个动物的天堂,遏制动物种群与数量减少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家这才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从内罗毕到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四百八十公里,大巴车运行时间长达十小时,也是各种颠簸。由中国建设的“蒙内铁路”即将运行,沿途看到车站都已建成,届时两城市之间只需四个小时即可到达。蒙巴萨是东非的重要港口,郑和下西洋时曾来过这里,三保爷的航海地图上标注为“慢八撒”,是个海滨度假的好去处。由于行路难,享受海滨度假的乐趣之前,需要经历“慢”的煎熬。
在肯尼亚,“神车”处处有。
很难想象,几乎不能行车的路上,飞驰着一辆辆载着游客的观光小巴,到了草原,打开车顶上的盖子,游客脑袋伸出车顶,观赏各种动物,“咔嚓咔嚓”按相机快门。每日往返于内罗毕与马赛马拉草原之间,除了高档一点的越野观光车,大部分“神车”是二手车,且以“丰田”为主。这些二手车,不能跑长途之后,变身为当地叫作“马塔图”的短线公交车,具有超强的超载能力。在肯尼亚,视线所及,几乎都是丰田车,真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在这里,其广告语是“你前面永远是丰田车”。还别不服气,进入非洲市场的汽车品牌,无不视日本的二手车为主要竞争对手,都二手了,还能在极端路况下猛跑。当然,“神车”性能超强,但软肋是容易爆胎,我们在去马赛马拉的路上,就爆了两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