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自信:让经济振兴的良方

文化自信:让经济振兴的良方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自信,何以成为振兴一方经济的良方?历史久远矣,但如今的开封犹太人在思谋“回归以色列”,是文化以及文化认同让他们获得了“自信”。这些园区,是在国家“文化自信”大政方针背景下诞生的,在文化产业内容建设上,大同小异,大家在拼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产生自信的文化内容稍显单薄。我认为,从移民文化切入,由个体的文化自信到群体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让经济振兴的良方

2017年8月25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团队发布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吉林报告》)引发学界与民间的“吐槽”。

有一位在南方经商的东北大哥发了一篇长文,直指林毅夫教授团队“缺乏常识”,并为自己挚爱的吉林老家开了一系列药方。其中一个方子:文化自信。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文化自信,何以成为振兴一方经济的良方?

山东省曾经拍过一部电视大剧《闯关东》,讲述的就是山东人闯关东的故事。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60年代,闯关东是一次延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活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东北工业的衰弱,关东人开始“闯山东”,尤其祖籍是山东的东北人。我曾走访东三省市场,与客户论一下祖籍,十之六七是山东的,陌生人之间很快就亲切起来。后来给关东某旅游项目做过策划,主要针对山东游客,主题就是“山东人赏关东”,当年是闯关东活命,今天是赏关东观景,抚今追昔,换了人间。

闯关东的人口迁徙活动,所蕴含的是“移民文化”,也就有其文化特征。移民文化中有一个隐秘的群体指向:我们从哪里来。这个“来处”,就是群体的精神图腾,比如山西移民的图腾就是“大槐树”。清乾隆三十六年,在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压榨盘剥,举族东归大清国,十七万人东归征战,“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其东归因素复杂,其中的文化因素为: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土尔扈特人不能接受。(www.daowen.com)

土尔扈特人东归,是一种群体心理认同的结果。从个体角度看,比如生活中很多在养父母家长大的人,一旦得知自己非亲生,大部分会改变生活状态,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自己的亲父母,道不尽的人间悲欢离合。

从移民文化角度来看一些民族、宗教的现象,破译群体的“精神图腾”,或许能得到一种解释。北宋期间来开封经商的犹太人,定居下来成为一支移民。历史久远矣,但如今的开封犹太人在思谋“回归以色列”,是文化以及文化认同让他们获得了“自信”。东北经济问题,从历史角度应该再往前推个一百多年看,要从移民文化角度看,百余年移民史在群体心理上还没有建立起新的“精神图腾”,还没扎下根。

我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财政资金项目”审核组成员,前不久参与审核了几个园区。这些园区,是在国家“文化自信”大政方针背景下诞生的,在文化产业内容建设上,大同小异,大家在拼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产生自信的文化内容稍显单薄。

文化何以自信?我认为,从移民文化切入,由个体的文化自信到群体的文化自信。比如,目下以中国城市化速度之快,城市居民主体上属于移民群体,这些个体在这里找到了“图腾”,找到了认同感,才能自信起来。只有个体自信起来,群体才能自信起来,文化才能自信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