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原先不怎么听广播,拿到驾照开上车就听得多了,“堵车经济学”效应。头一回坐他的车,就谈起了听广播的事,哥们有些小愤怒:有些广播电台频道基本上是保健品包时段的讲座,一个主持人,接听“听众”咨询电话,广告也就罢了,男性保健品的讲座,直奔“下三路”!
互联网广告就更不用说了,“魏则西事件”,再次以一条年轻的生命为代价,揭开了游医的黑色产业链,钱网恢恢、疏而不漏。
报纸的广告,基本上也是电视广告的纸质版,内容无非就是专科医院、整形美容、保健品等。在发行环节,则有“夹报”这种形式,药品、保健品混迹其中,这路货色内容更为劣质,有些就可以判定是骗人的。一旦强力曝光某品牌,受众“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广告费不够?广告投放竞争对手那边啦?得罪人了?这些游戏规则,吃瓜群众也明白。
广告与生活息息相关,是购买行为过程中的“指示牌”。但是,包围在我们身边的广告,有太多的内容“三俗”、视觉污染、审美暴力。身为广告研究者、中国广协学术委员,我每每对此类广告痛心疾首,却奈何不了,形势比人强。(www.daowen.com)
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广告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传递产品信息,另一方面也有传播、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共二十四个字,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如此抽象的价值观,通过广告加以诠释,充分利用了全国的工地围挡进行发布,就一目了然。
好的广告,传播普世价值观。在互联网上,有一个“泰国广告”现象,就是泰国的一些广告片,能让我们感动,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转发率很高,泰国广告为何像泰拳一样强力击中人心,让中国人也如此为之感动?那是因为人性的光辉,照进了受众的内心,而人性的真善美是相通的。霍普金斯的《科学的广告》出版快一百年了,“时代如何变换,唯有人性不变”。
英国作家道格拉斯曾有一句名言:“透过广告,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环顾我们生活中的广告,你会发现我们国家的理想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