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性饮酒宣传周:未成勿饮,理性的边界在哪里?

理性饮酒宣传周:未成勿饮,理性的边界在哪里?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的主题是“关爱成长,非成勿饮”,提高公众对于未成年人饮酒危害的认识,改变公众对于未成年人饮酒的态度。“理性饮酒”从娃娃抓起,此为应有之意。“理性”的边界在哪里?鉴于酒后驾车成为一大社会危害因素,害人害己,国家出台了“禁止酒后驾驶、醉驾入刑、与醉驾者同饮不劝阻亦受处罚”的法令,酒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第一个“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的主题是“关爱成长,非成勿饮”,提高公众对于未成年人饮酒危害的认识,改变公众对于未成年人饮酒的态度。“理性饮酒”从娃娃抓起,此为应有之意。我们乐见此公益品牌的诞生,期许像餐饮业“光盘行动”一样,能得到民间的广泛响应。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这段记载,再现了夏禹的伟大英明,堪称“理性饮酒第一人”。要怪就怪仪狄,造出了酒这个“精灵”,使这东西与生俱来就成为“人妖之间”的催化剂。

“理性”的边界在哪里?我认为,有两个衡量的尺度。

一个是“法令”。理性与非理性,如同中国文化里面的“度”,向来难以把握精到,是一件不好掌握的事情。中国古代粮食是重要财富,因此历史上曾有数度“国家禁酒”,但禁不住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还是酒风日盛,诗仙李白还将其上升为“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历史高度。酒就是一种酒精类食品,本身无罪、无功,度在“饮”上。鉴于酒后驾车成为一大社会危害因素,害人害己,国家出台了“禁止酒后驾驶、醉驾入刑、与醉驾者同饮不劝阻亦受处罚”的法令,酒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驾车者因社交需求不得不酬酢,则可请“代驾”,催生了一个新的行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好的变通。

“关爱成长,非成勿饮”的宣传,重点在“勿饮”上,就是未成年人饮酒影响成长。李方毅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出台“专卖”法令,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严禁向未成年人售酒,违规者要受到相应处罚。对未成年人“禁酒”,在很多国家有很好的实践,我们应该学习。(www.daowen.com)

二是“健康”。中国人的“健康观”蛮有意思,另一方面是讲究养生、保健,一方面是讲究口腹之欲。在一定程度上,“健康”变成一个伪概念,说的时候要健康,吃喝的时候要口感,管它健康不健康。尤其是食品,制造者打着健康的旗号做营销,为增强口感而牺牲掉部分健康元素,可以说,当下的人们已经很难适应食物的本味。我曾有一个观点:食品饮料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第一要素是口感,而不是健康。当然,既有好口感,又有真健康,再好不过了。

消费者在健康状态时,总能为感性饮酒找出种种理由与借口,可以一边纵酒一边规劝别人适量或不饮酒,也就是俗话说的“劝得了别人劝不了自己”,甚至将能喝酒作为健康指标加以炫耀,一场酒局,从大酒店喝到地摊,从地摊喝到KTV。何时自己能真正理性起来呢?那就是不健康的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失去才知道珍惜”,彼时就理性起来,但也可能走向一个新的极端,有两样东西不能吃喝: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理性饮酒,且饮且珍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