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异物入酒,成为酒吧大杀器?

异物入酒,成为酒吧大杀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异物”入酒的产品创新,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健康白酒”的行业诉求。健康不健康,其实在于饮用方式,喝酒喝多了,能置人于死地,但不能说酒是杀人凶器。所以,“异物”入酒,也可能面临消费者对传统保健酒的成见。“异物”入酒,在功能上有哪些变化与提高,如何证实,如何追溯,将是产品创新与玩营销概念的分野。“异物”入酒,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创新与探索,但能否成为市场突围的“大杀器”,姑且观之。

异物入酒,成为酒吧大杀器?

这里所谓的“异物”,主要有:绿豆大枣;菱角;莲子;苦荞;荷叶牡丹;亳菊……名单很长很长,就不一一列举了。中国酒有浸泡药材的传统,如人参、灵芝、鹿茸、枸杞之类,传统之外,近来“异物”入酒,则是一波风潮,小酒厂在做,大酒厂也在做。

产品战略是企业最大的战略,产品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异物”入酒,是酒企基于本地特色物产的一种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一种是引领式的,通常是大公司的手笔;另一种则是差异化的,通常是小公司求生存的一种策略。“异物”入酒的产品创新,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健康白酒”的行业诉求。

“异物”入酒能否成为“大杀器”?

先来看看“健康白酒”。我认为,“健康白酒”是个伪概念,本质上是迎合营销的一种提法。白酒的产品属性是食品,既然是食品,当然是健康的,这个无需去辩证。健康不健康,其实在于饮用方式,喝酒喝多了,能置人于死地,但不能说酒是杀人凶器。“××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小杯喝,讲究”,此类诉求,倡导健康的饮用方式,传递的是真正的健康文化。(www.daowen.com)

传统的“健康白酒”,在消费者的认知里,归类于“保健酒”,属于“功能性食品”。消费者能够认可其保健功能,但基本上将保健酒划给中老年群体专属,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年轻人饮用,可能会有“某项功能不行了”的隐喻。这种不可言说的心理暗示,导致了保健酒的小众化。一方面是切实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是隐形的心理障碍,导致了保健酒市场的不温不火。所以,“异物”入酒,也可能面临消费者对传统保健酒的成见。好在是这些入酒的“异物”,是某地特产,当地消费者对其认知度很高,有约定俗成的功能认知,如绿豆去火、莲子清心、大枣补气补血等,有总比没有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中国市场从来不缺乏营销概念,如何让消费者相信“异物”入酒是产品创新而不是厂家在玩新概念?建立产品的追溯体系是一个大课题,除了让消费者眼见为实的体验式营销,更重要的是建立标准,用数据说话。“异物”入酒,在功能上有哪些变化与提高,如何证实,如何追溯,将是产品创新与玩营销概念的分野。在“信任缺失”的今天,有些企业没有在追溯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有些则惧怕搞追溯。从技术层面来看,建立追溯体系并不难,关键是企业想不想去搞。

“异物”入酒,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创新与探索,但能否成为市场突围的“大杀器”,姑且观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