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选择策略:解决价格战的根源

选择策略:解决价格战的根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制造”等于“低档货”,被标签化,甚至被妖魔化,是不争的现实。迈克尔·波特他老人家认为,任何企业,都会采用总成本领先、标歧立异、集中一点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中国制造的崛起,实际上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的胜利。价格上,只有更低,没有最低。总成本领先是经典竞争战略,中国制造只不过是因为产能严重过剩,陷入了以“价格战”为特征的恶性竞争泥淖。

选择策略:解决价格战的根源

“中国制造”等于“低档货”,被标签化,甚至被妖魔化,是不争的现实。“国货当自强”,一度也激发了国人的情怀,但“你爱国货,国货不爱你”,又令人慨叹不已。

我曾以《商业价值观的回归及其路径探索》为题进行过研究,中国传统的商业价值观就是“诚信”,如“童叟无欺”,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等等。但是,我也发现中国式思维下的博弈现象,就是因为卖家与买家的立场不同,“一事各表”。卖家强调:一分钱一分货;买家强调:物美价廉。这个矛盾,现在看起来,依旧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他老人家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与五种竞争力模型,堪称经典中的“战斗机”,尽管与时俱进的花哨理论甚多,但经典之树长青,万变不离其宗。迈克尔·波特他老人家认为,任何企业,都会采用总成本领先、标歧立异、集中一点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中国制造的崛起,实际上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的胜利。只有想不到,没有中国制造做不到。价格上,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总成本领先是经典竞争战略,中国制造只不过是因为产能严重过剩,陷入了以“价格战”为特征的恶性竞争泥淖。我认为,买方市场条件下,下游砍价能力强势,倒逼制造环节将压力转移给上游,导致供应方不断地要降低成本而研发低成本的替代品,比如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www.daowen.com)

ISO是世界最高标准的认证体系,制造业如果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去执行,管理控制水平就会是优秀的。可惜,很多中小企业得来的证书,最终只是变成了对外宣传的素材和包装上的一串无意义的字母数字,早已经失去了认证的本意。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其中一条原则就是“互利的供方关系”——适当地确定供方应满足的要求并将其文件化;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进行评审和评价;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一味压价,供方就会想办法给你供应“一分钱一分货”的原材料,为降低自身成本以次充好或寻找廉价替代品,而将因此带来的危害与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比如,采购中常常会附加“最低价中标”的条款,就相当不合理。当然,只买低的,不选对的,就无话可说了。

中国制造,需要品质升级。建立“互利的供方关系”,让制造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来,品质提升从原材料供应侧开始变革,或许是中国制造品质提升的源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