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还是要吃鲁菜——八大菜系之一,北方菜的老根。听说高新区有家鲁菜馆子,需要超前预订方能品之。试试看,新年假期,居然订上了。
进了包间,装饰简约,中国元素,已经入了眼了。坐下,一看不是塑封的“消毒餐具”,而是餐馆自己清洗的“散装餐具”,筷子上还刻记着餐馆的字号。细节见功夫,立马判断:这是一家“老炮级”鲁菜馆子,不会错。
为何如此判断?得从一次糟糕的消费体验说起。
哥们约吃饭,顺便谈点事,就定在“老地方”——他家附近,一家开了十年多的饭馆。打开餐具的塑封,餐具上的油污刺眼,简直说不过去。找服务员,换了一套,打开,依然是污秽触目惊心。老板娘腆着老脸打圆场:用开水烫一下就成,都这样。
居然就这样了。
餐馆原来都是招洗碗工的,后来有了餐具清洗公司,就外包了。这种专业化分工,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专业公司不专业,根本洗不干净,导致顾客在使用这种餐具时,需要用开水洗烫,取得一个心理安慰。而餐馆将这个成本转嫁到顾客头上,一套餐具收一块至几块钱不等。
餐馆外包服务,可以理解;外包清洗的餐具收费,可以接受。但是,顾客不能理解的是:我付费了,你为什么还洗不干净?更不能理解的是:餐馆的天职是做出干净的饭菜,连干净都不能做到,还凭什么自称品牌?这样的餐馆倒闭了还找什么大环境不景气的原因?自作孽,不可活,罢了。(www.daowen.com)
我们常常为“互害社会”互相指责,但为什么是这样,如何改变?这是个问题。
以餐馆提供的这种餐具清洗公司餐具为例,既然顾客要烫过之后才可用餐,餐馆为什么不停用这种产品?餐具洗涤供应商作为合法注册的公司主体,为什么不能提供干净的产品?餐具供应商问题严重,监督部门为何不整治、取缔?顾客知道开水不能杀菌,为何“一洗了之”了?这个“互害”过程,没有哪个主体可以推卸责任。
还是那句老话:产品都没做好时,谈品牌是可耻的。一个餐馆,连干净的餐具这种基础服务都不能提供,它的倒掉也是必然。其他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判断一个餐馆品质,可以将是否使用餐具清洗公司餐具作为指标之一。
从今天起,倡议拒绝使用餐具清洗公司的“消毒餐具”,实施“倒逼机制”,总得有个起点吧。
别总是叨叨说实体不行,是你的不行,不是别人的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