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3 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他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改善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与生产分开、实行工长制度。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传统的经验工作方法逐渐转变为科学的工作方法。
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开始分离,同时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作参与式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人类管理理论的诞生,因而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或称为一般管理理论,创始人是法国人亨利·法约尔。1916年法约尔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14 条原则。一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了管理职能;倡导管理教育;提出管理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管理职能;提出14 条管理原则,即劳动分工、权责对等、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性和团队精神。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奠定了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础。
3.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人马克思·韦伯,其在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依据业主或管理者的判断。行政组织的主要内容有:劳动分工、权利体系、正规选择、规范制度、非人格化和职业导向。
古典管理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有:作业管理标准化,包括操作流程标准化和人员管理标准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专业化、职能化和差异化。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它的研究起源于以梅奥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霍桑试验(1924—1932)。
1.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霍桑试验主要包括4 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
霍桑试验的结论:第一,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他们不仅要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欲望;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其特有的感情倾向和精神导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第三,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理论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理论,为创立和发展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
上述结论形成了人际关系学说。此后许多行为科学家以它为基础进行了包括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3 个层次的深入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个体行为的研究中。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他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划分为5 个层次:生理需要,即对吃、穿、住等的需要;安全需要,即免除危险或威胁的需要;爱的需要,即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促使其潜力能够得以实现的趋势,成为自我期望的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某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能再保持其激励作用,为激励员工就必须转移到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上。管理者必须设法把下属的合理需要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既满足员工需要,又实现组织的目标。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的因素)
保健因素,指能使人们维持工作现状的因素,主要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的因素;激励因素,指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主要属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说明保健因素涉及的主要是工作的外部环境,激励因素涉及的主要是工作本身。
4.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 理论和Y 理论
在其所著的《企业中人的问题》里提出了依据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人性的不同看法,会形成不同的领导行为和风格。即X 理论和Y 理论。(www.daowen.com)
X 理论假定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他们厌恶并逃避工作,组织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必须对大多数人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法;Y 理论假定人的本性是愿意做好工作,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管理者要创造一个能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管理重点应从任务管理转移到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方面来,管理制度应保证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完成组织目标。
X 理论和Y 理论反映了不同发展水平的普通人的特点,各有其合理的一面,管理者应根据人的不同需要和素质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首先是酒店管理的重点转移,从只是关注工作效率转移到还要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其次是酒店管理方式的变化,管理者的态度、方式、方法要逐渐适应员工的需要,把酒店的经济需要与员工的社会需要统一起来。
(三)当代管理理论
1.定量管理理论
定量管理理论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终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定量管理的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并在酒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决策定量化和作业管理定量化等。
2.系统管理理论
此理论是卡斯特、罗森茨威克、约翰逊等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理论要点是: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又可分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他们认为,从系统或整体的观点来考察企业,可以使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网络更为清楚。系统论是通过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揭示系统的特征及其运行规律的理论。
3.决策管理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此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和决策联系在一起,而决策是组织许多人和集团决策的集合;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是决策;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简单的行动。决策的基本原则为:第一,信息准确;第二,决策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第三,以最优化原则作为其可行性原则;第四,决策应以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为首要目标,不求面面俱到。在决策过程中,既要采用定量分析、电算技术等科学方法,又要重视管理者的经验,还要考虑社会、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4.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简单地说就是权宜应变。该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者应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的内外环境及其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能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方法。
权变理论提出,管理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环境是自变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是因变量。但它们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联系,而是一种“如果—就要”的关系。在理论方法上,权变理论对大量事实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和概括,把千变万化的企业类型和管理方法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从而提出每一种类型的管理模式。
5.战略管理理论
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将战略管理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动态而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思想是构建在对竞争和其他经济力量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战略不是孤立的一个公司的选择,它总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他著名的“五力”模式就表明了竞争和环境对战略的制约作用。
6.企业文化理论
1981年威廉·大内的《Z 理论》一书发表。他系统地比较了美国企业管理同日本企业管理的差别,提出了如何从美国式管理的组织(A 型组织)向日本式管理的组织(Z 型组织)转变的许多措施,其核心就是要信任和关心职工。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战略。
7.知识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代表性人物及著作有彼得·德鲁克的《知识管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安尼·布鲁金的《第三资源—智力资本及其管理》、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的《营运知识—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等。知识管理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交互作用,重视用户和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其目标是力图将最适当的知识在最适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其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的主要领域包括:知识运营、知识创新、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共享机制、快速学习型组织等。
现代管理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酒店管理必须有整体观念,酒店管理者的能力应得到重视,酒店的定量管理应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从人性关注到人本管理思想的转变,从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以不断的创新,追求经营绩效的持续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