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进展与关系探讨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进展与关系探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古典学派提出比较利益理论以来,国家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就一直倍受经济界的关注。最早研究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剩余产品出路”理论就包含着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斯密强调劳动分工的发展才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推动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进展与关系探讨

自从古典学派提出比较利益理论以来,国家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就一直倍受经济界的关注。最早研究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剩余产品出路”理论就包含着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亚当·斯密支持对外贸易,认为贸易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主张按照地域、自然条件等形成的绝对差异进行分工,即一国输出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将剩余产品进行出口。李嘉图、穆勒在其国际贸易理论中也就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做出了阐释。穆勒指出,基于比较利益的贸易能够有效利用世界生产力,是对外贸易的直接经济效应。同时,对外贸易还可以通过克服规模不经济、扩大劳动分工、引致创新、增加资本积累、灌输新思想和新爱好、转移新技术和企业家精神,从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动态间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学者罗伯特逊(Dennis H.Robertson)于1937年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发动机”命题(又称“增长引擎”论),即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动力,对经济增长起着“发动机”作用,经济增长是国际贸易扩张的结果。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罗伯特·卢卡斯和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斯科特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国际贸易又是技术外溢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至此,众多经济学者从理论上阐释了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但是对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途径(机制)的研究则较少。概括而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如下:

(1)闲置资源的利用。在国内存在闲置资源(产品、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时,国际贸易将扩大原有剩余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出口部门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在其他国家存在闲置资源时,可以通过国家贸易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使得本国资源用于其他部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2)劳动分工。对于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已有深入阐述。斯密强调劳动分工的发展才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推动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开展对外贸易后,国内闲置资源将被充分利用,国内生产分工也将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增长。穆勒在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动态促进效益时,也得出了对外贸易可以深化、扩大分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www.daowen.com)

(3)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即规模收益递增)指在给定技术的条件下,随着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情况。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使得各国企业通过扩大市场来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下降和生产能力提高的收益。在知识溢出模型中,罗默指出,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生产要素递增的规模收益将转化为垄断利润,从而又成为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投资促进知识积累,知识又刺激投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4)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可以在国际技术扩散中通过外溢效应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EP),从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具体而言,通过国际贸易的技术传递和外溢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①传染效应。芬德利在1978年提出,一个国家越是开放,其通过国际贸易从其他国家学到先进技术的机会就越大。②干中学效应(Leaningby-doing)。通过出口,国外消费者会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反馈,改进其产品结构,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和学习世界新技术。③示范效应,在国际市场中,通过对新产品的演示及对用户进行使用技术培训,容易使其他企业得到新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通过技术外溢进行学习模仿和创新,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开发出相似的产品。④竞争效应,即出口部门迫于国际市场压力而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