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衡量企业筹资风险?

如何衡量企业筹资风险?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种债务风险的综合结果是公司现金流量或盈利能力能否支付债务利息和本金,单独计算债务偿还的某一方面没有意义。当该比率超过100%时,表明公司有破产的风险。已获利息倍数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如何衡量企业筹资风险?

(一)单变量识别法

单变量识别法使用单一财务比率识别债务风险。各种债务风险的综合结果是公司现金流量或盈利能力能否支付债务利息和本金,单独计算债务偿还的某一方面没有意义。因此,围绕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按照债务的偿还期限设置了两类核心预测指标,即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的下限为100%,等于200%时较为适宜。但该指标如果过高则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应注意的是,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其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不一定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中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的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更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等情况,流动性较差。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变现能力较差的那部分资产之后的余额,也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等于100%时较为适宜。

鉴于流动比率的缺陷,所以衡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强弱时,应该把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结合起来考虑,可以参考表2.1中的指数。

表2.1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参考指数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该指标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由于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能背离,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量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一般该指标应大于100%,表示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有可靠保证。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是,该指标如果过大则表明企业对流动资金的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能反映出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对企业所有者而言,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企业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了生产经营用资产。但如果该指标过大,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沉重,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传统的保守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国际上通常认为这一指标等于60%时较为适宜。当该比率超过100%时,表明公司有破产的风险。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用来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一般认为企业的产权比率为100%以下时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资金收益率,获得额外的利润,即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产权比率可适当高些。

因此,投资者在看某一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3个主要指标,计算出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但要注意的是,这2个指标只有在同行业、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

(3)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通常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总额与债务利息支出的比率,能够反映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也就是净利润、所得税与利息支出3部分之和。债务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已获利息倍数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长远来看,企业若想维持正常的偿债能力,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当大于1,如果该指标过小,企业将面临亏损以及偿债风险。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该项指标等于3时较为适宜。当然确定这一指标时,还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并结合往年经验来具体分析判断。(www.daowen.com)

需要注意的是,已获利息倍数这一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又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②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但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应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上述原因,在参考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为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还应进一步计算以下2个指标:

①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100%

该指标至少应当大于1,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单看某一时期的数据难以说明该企业偿债能力,往往需要连续计算5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比较合理地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若从稳健的角度估计某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通常应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②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因本金是在纳税后支付,所以应把它调整到税前,同纳税前支付的利息相一致。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可以表明企业以现金偿付利息和本金的能力。该指标如果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多变量分析法

债务风险识别的多变量分析必须建立在单变量的设计基础之上,使用统计方法对多个财务比率建立风险计量模型。目前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Z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可以根据已知类别事物的性质建立判别函数,然后通过该函数对未知类别的新事物进行类别判断。1968年,Altman运用多变量分析(MDA)技术,选取了5个变量组,建立了Z值计分模型以评估公司财务风险。该模型是:

Z=1.2X1+1.4X2+3.3X3+0.6X4+X5

式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的账面价值;

X5=销售额/总资产。

Z计分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通过对Z计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越大说明公司财务风险越小、财务状况越好;反之,Z值越小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差。

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临界值

(1)Z≤1.81时,企业面临很大的破产危机;

(2)1.81<Z<2.675时,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3)Z≥2.675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破产可能性极小。

此后,Altman运用这一计分模型时还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企业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增大,Z计分模型预测效果的准确性也会降低。因此,运用Z计分模型测定企业风险时必须注意时间性,对于企业短期风险的判断可以直接依据Z值,但对于企业长期风险的判断则必须是计算出各年份的Z值,再根据分值的变化趋势来判断企业长期风险。

2.F分数模型

由于Z模型没有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1996年)以Z模型为基础提出了F分数模型。作为对Z判别分析法的补充,F分数模型用现金流量替换Z判别分析法中的利润,作为预测的自变量,重新建立财务风险识别模型。其模型如下:

F=0.177 4+1.109 1X1+0.107 4X2+1.927X3+0.030 2X4+0.496 1X5

式中,X1=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税后利润+折旧)/总资产;

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

X5=(税后利润+折旧+财务费用)/总资产。

一般认为,F预测模型的临界值为0.0274。如果企业的F值低于0.027 4,则认为企业财务风险大,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很大;否则,则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小,企业将继续存在。

3.主成分法

主成分法是通过数学变换将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换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而后选取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代替原始指标。主成分模型构建时,第一步,使用Z判别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某一变量值X,其总体均值为L,标准差为R,转换公式为X=(X-L)/R;第二步,计算标准化后数据的协方差矩阵R;第三步,求协方差矩阵的前几个特征值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第四步,完成现行转换关系;第五步,计算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第六步,以贡献率作为相应主成分的权值构建主成分模型。

主成分法构造的模型,使用贡献率作为权值,避免了人为赋权重的主观任意性,因而评价结果也更加客观准确。

Z判别分析法和主成分法是建立在美国公司样本基础上的,所以多变量分析法在此处只作为参照的方法提出。公司应当根据自身关注的债务风险指标,重新建立适合自身的模型以识别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