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能够充分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判断净利润及风险,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现行的利润表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总监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
1.利润表要素分类不合理
公认的利润表要素分类为收入、费用、利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利润表要素的分类存在以下问题。
(1)若将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作为非独立要素并入利润要素,则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无法归类。实际上,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在性质上相同,只是确认损益的期间不同。
(2)现行的利润表要素不能构成综合收益的整体,因为利润要素中的利得、损失仅指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而利润表以其他综合收益的形式反映了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
2.与现金流量表的匹配度差
会计报表中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目的都是反映企业的赢利状况,但对二者进行编制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不同。
利润表是以“收入-费用+投资活动的净损益+利得-损失=利润”为理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表是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现金等价物的变动=总现金净流量”为理论基础的。
虽然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成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意在起到连接两张表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其主体结构框架的巨大差别导致了信息使用者很难对企业的赢利状况形成较为清楚的了解。(www.daowen.com)
3.将主观未实现利润与客观已实现利润混同
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三大期间费用、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符合历史性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客观数据。
然而,资产减值损失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反映企业因资产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失或者收益,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人为判断。这是一项预估数,存在着调节利润的空间,而不是已经发生了并且能够客观确认计量的数据,某种程度上属于主观收益,与客观收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4.未能提供未来赢利的信息
利润表只是对企业当下利润的汇报,没有涉及企业未来的赢利情况,因而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投资等决策需求。会计要素确认以实现为原则、计量方法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会计核算,将有关企业未来赢利能力的信息排除在外。企业发展动力、可持续经营能力更多来自未来赢利能力,利润表如果能提供预测信息,就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5.容易发生舞弊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建设的健全,企业需要将更多的财务信息予以透明化,让报表信息使用者详细地了解企业的重要业务及有关资金的去向。但是,目前利润表却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印花税等许多内容合并到“管理费用”项目中,极易滋生舞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