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资产过亿的上市公司,还是小微企业,尽管其经济活动千差万别,但其会计处理过程却是基本相同的。为了能在有序的会计处理过程中正常地使用各种方法,人们根据以往的会计实践和理论,对会计所处的空间环境和时间等做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即四项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这四项会计基本假设构成了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经济实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会计主体是指一个能够独立核算的单位。例如一家酒店、一所学校等。会计主体假设要求各主体的活动独立于其所有者及其他会计主体,例如,A酒店老总家里购买了一台冰箱,该笔开销就不能计入A酒店的业务中;而且,A酒店的业务也不能计入B酒店中去。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常规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正常使用,不需要进行特殊的会计处理。
在确定了会计主体后,只有假定其生产经营活动是持续和稳定的,会计原则和会计程序才能建立在正常(非清算)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会计分期(www.daowen.com)
会计分期是指把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段,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在企业的持续经营过程中,信息的需求者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这就要求合理地设定每次核算过程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截止,并规定会计的报告期。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将本期与非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区分开来。
我国对会计期间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即从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将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分期称为会计中期,包括月度、季度和半年度。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假设使会计能够量化经济事项,便于比较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经济信息,或同一会计主体不同时期的经营成果。
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内编报财务报告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这四项会计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解决了会计为谁服务的问题);持续经营剔除了企业非正常经营状态,并与会计分期共同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解决了会计计量基础和报表计量标准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