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微信公益传播效果的策略

提升微信公益传播效果的策略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促进微信公益传播的良性发展,必须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所以,为了解决微信公益传播中产生的负效果,要增设微信公益信息的把关环节。同时,还要对利用微信进行虚假公益信息传播、干扰公益发展秩序、影响公益形象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追究其责任。使微信公益传播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维护广大民众的公共利益。

提升微信公益传播效果的策略

1.充分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

公益传播包含公益广告慈善公益两种类型。公益传播若仅通过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效果有限,采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受众接触较多的媒体,取得更好的效果。手机具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庞大用户基础。在便携性的对比中,电脑胜过电视,而手机与电脑的对比中略胜一筹。央视利用手机进行公益广告传播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例如:春晚公益短信、摇一摇,在送去新春祝福的同时传播公益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机还支持对音频和视频的采制和播放,支持网上冲浪,这些都是其成为公益广告传播媒介的良好基础。随着手机用户实名制的实施,通过手机投放公益广告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可以通过后台筛选,面向不同的群体发布相应的公益广告,这是其他类型媒介难以做到的。

利用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介进行公益广告传播,既丰富了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又通过其传播手段的多重符号获得更好的兼容。微信公益广告的表现方式包括视频、文字、声音、图像等,充分利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可观赏性。微信等新型媒介公益广告还具有覆盖面广、接收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长期保存等优点。例如,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我爱你中国》快闪短视频长效播映,收视效果极好。

2.创新微信公益广告,讲好公益故事

公益传播者在做内容生产时,要学会讲好具有代入感并引发共鸣的故事,把故事情节特殊性转化为受众情感的普遍性。公众对空洞、煽情的口号具有逆反效果,很难引起兴趣。在讲故事时,可开门见山,平铺直叙;也可煽情感人,抑扬顿挫,但重要的是将情感传达给公众,使公众感受到公益理念。

公益广告内容不但要有故事性和真实性,还要结合创意化的表现形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能使传播效果更上一层楼。公益内容充分结合微信的语音、视频、文本和图片的综合运用,来创新公益话题的表现形式,使公益信息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结合公益的内容,设置具有特色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增强公众的体验感,这样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比如:2018年央视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央视公益传播”推出脱贫攻坚公益广告《古丽的中国梦》,讲述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创业手套加工厂的故事,符合国家脱贫攻坚的大形势收视效果很好。2019年,中宣部宣教局开始通过短信推送“时代楷模”的宣传报道,效果甚好。同时,春节后,通过微信朋友圈集中推送了2018年13位“时代楷模”人物的H5和公益广告《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无愧时代》,传播广泛,反响强烈,受到各界赞誉和好评。

3.提高微信用户和平台的媒介素养

微信用户媒介素养直接影响着公益信息的真假和公益效果。微信公益传播中所说的媒介素养不仅指使用媒介和信息的技能,还包括使用媒介和信息时应具有的法律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对违犯法律、道德底线意识的行为、言论作出的批判和抵制行为。要想促进微信公益传播的良性发展,必须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因此,提升微信用户和微信平台的媒介素养是保证微信公益传播效果的重要方式。

作为公益传播主体的微信用户应提高接触和使用媒介手段的能力与自身加工制作公益信息的能力。只有公益传播主体做到发布真实的公益信息,不传谣不信谣,遵守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决抵制虚假的公益信息传播,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虚假的公益信息传播才能从源头上拦截住。(www.daowen.com)

微信作为社会化媒体有权利有义务承担起提升微信用户媒介素养的职责。微信平台应该自觉传播公益文化的底蕴,传播正能量,对虚假公益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行为做斗争。所以,微信团队应该制定微信用户的相关使用守则,制定有力度的惩罚机制。比如微信封号、开通辟谣中心公众号、辟谣小助手等多个系统工具,来捍卫真相、消除谣言。媒介素养教育应具有全民性和全体性,将媒介素养纳入中学大学的教学体制中,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为公共课;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宏观管理模式,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宣传活动。

4.增设公益信息的把关环节

微信是实名制认证,微信公益传播的把关环节完全依赖于用户自己。公益信息经过N次传播,信源已被模糊,核实真伪的难度系数很大。还有公益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因每个人解码和编码的能力不同,导致公益信息发生扭曲效应,有可能与原始信息大相径庭。所以,为了解决微信公益传播中产生的负效果,要增设微信公益信息的把关环节。

腾讯开发商要加快对相关技术软件的开发步伐。建议在做信息审核把关时,把信息进行分类把关,比如对公益信息方面,一旦微信平台出现公益信息时,有软件系统和人工双层审核,核对信息的真实性,若发现虚假公益信息,第一时间出来澄清和辟谣。然后是充分调动政府、其他媒体和公益组织的积极性,对微信公益信息实现多层把关和监督,解决技术手段审核不了的伦理问题。微信公益信息要做好主体、技术和人工的三重把关环节,这样才能阻止虚假公益信息肆意传播,降低微信公益传播的负效果。

5.完善微信公益传播的法律法规

随着公益传播主体的扩大化,公众动动手指就能参与公益活动,人人都可参与公益传播,而且传播的内容也逐渐扩大。所以政府要根据公益传播的实际需求,尽快出台与微信公益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和保障微信公益传播模式的健康运行。从资格准入、信息公开、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款项运用和机构人员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争取做到微信公益有法可依,保障微信公益的有序发展。同时,还要对利用微信进行虚假公益信息传播、干扰公益发展秩序、影响公益形象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追究其责任。使微信公益传播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维护广大民众的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主流媒体在公益传播上,利用PC端、手机端(手机央视网、手机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等全终端同步推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媒体传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通过媒体融合,实现传播量级的巨大提升,让公益广告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