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94年至2008年:移动和联通的双寡头竞争阶段

1994年至2008年:移动和联通的双寡头竞争阶段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3月,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改革邮电管理体制,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2002年的四五月间中国的媒体上最大的新闻热点就是联通CDMA和新品牌——联通新时空了。

1994年至2008年:移动和联通的双寡头竞争阶段

4.1.1.1 背景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公司成立,有16 家股东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从此,中国公用电信业由邮电部独家垄断变成邮电部和联通公司双寡头垄断。联通公司成立后,从移动电话的GSM和无限寻呼业务起步,又在天津、重庆等地进入市话网,经营长话和市话业务,并在中国环西太平洋海岸建设大容量、无中继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

1994年3月,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改革邮电管理体制,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由此,电信总局从邮电部机关中分离出来成为企业,改名为中国电信。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于是,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等3 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从此,移动通讯市场形成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竞争的局面。

4.1.1.2 竞争过程

(1)技术竞争

中国联通显然不愿意保持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重在参与”的身份,而是企图与中国移动平起平坐。但依靠原来的GSM130 网络显然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中国联通才走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棋——引入CDMA技术,成为全球不多的同时经营两张网的电信运营商。CDMA技术全称为码分多址技术,在技术上具有语音清晰、保密性强、辐射低、绿色环保等特点,并可以从目前第二代的CDMA平滑过渡到3G时代的CDMA2000。中国联通非常重视CDMA的建设,投入240 亿元,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全国330 个城市完成网络的铺设,并在2002年4月正式开通运营。联通CDMA网络的建成标志着联通已经有了两种网络通信技术,并同时运营。

联通推出CDMA技术对中国移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CDMA代表着更先进的技术,从CDMA可以比较容易过渡到2.5 代技术的CD MA1X和3 代的CDMA2000。为了不让中国联通在技术上抢先占据第2.5 代的优势和先机,中国移动也在2002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这一天率先推出具有第2.5 代技术的GPRS。GPRS 是在第2 代GSM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具有平滑过渡的优势,也就是说手机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号码就可以直接从原来的GSM平滑过渡到GPRS,从而可以更从容地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GPRS 技术具有时时在线、传输数率高、语音数据自由切换、按照流量计费等优点,在理论上是一种更加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

(2)产品竞争

2001年以来,以短信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突飞猛进,仅仅2001年全年的短信发送量就达到了159 亿条,而到了2002年上半年就更达到了283 亿条,到2008年中国短信市场达到70 亿美元的规模。短信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移动看到了数据业务的希望,于是开始酝酿更加具有市场潜力的MMS业务。MMS 短信就是多媒体短信,是一种具有声音和图像的短信,通过MMS 手机发送这种具有多媒体信息的短信,对方就可以收到这种形式的短信。从2002年8月开始,中国移动就开始筹备MMS 业务的市场推广工作,首先他们在全国范围发起为MMS 起名的活动,最终获得了70 万个有效的征集稿件,并从中选出了“彩信”的名字,从此,MMS 多媒体短信就更名为彩信。

GPRS 的推出为移动的用户搭建了一条快速传输数据业务的通道,但没有在这条通路上传输的内容,GPRS 就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吸引更多的用户从GSM过渡到GPRS。因此,彩信的推出对GPRS 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使移动的用户通过GPRS 技术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数据业务。同时,彩信业务的推出也带动了整个通信产业链的升级,为手机制造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带来新的利润源泉,因此,会有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动彩信业务的商业化。而联通也在不遗余力地通过上市融资等形势加快CDMA1X的建设,力求缩短与中国移动在第2.5 代技术上的差距,2002年底就率先在广东省开通试运行,而且也推出了类似于中国移动彩信业务,取名为彩e。

(3)广告竞争(www.daowen.com)

为了能够成功地推动CDMA的商业运营,中国联通前期做了很多市场工作,它们聘请国际著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做战略规划,将CDMA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用户,与自己的GSM130 网形成错位经营,并给CDMA起了一个全新的名称——联通新时空。为了迅速提升联通新时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销售,联通在前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电视广告和市场活动,不仅做形象广告,还大做产品广告,至于在全国各大媒体上的新闻公关就更是无处不在,铺天盖地。2002年的四五月间中国的媒体上最大的新闻热点就是联通CDMA和新品牌——联通新时空了。中国联通还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标活动,利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电视火爆的收视大大提升了受众对CDMA技术的认知;此外,联通还针对原电信长城的CDMA老用户出台了转网补偿方案,在短短一个月内,将40 万CDMA老用户收编进联通新时空。

从2002年8月下旬到10月中旬,北京联通的大版面报纸广告开始全面的出现在北京地区的各大报纸媒体上,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精品购物指南》上看到北京联通整版的报纸广告。据不完全统计,北京联通在这些媒体上的投放超过1000 万元,可以说是不计成本,铺天盖地。报纸广告的内容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核心内容就是介绍CDMA的几大优势,如何转网,如何有优惠政策。整个广告做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创意,通篇的文字,完全没有了前一段时间精彩的创意和高质量的画面。

为了推动GPRS 技术的商业化运营,中国移动发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在全国主要平面媒体上也掀起GPRS 的广告宣传攻势,并与数据业务品牌——移动梦网捆绑起来推广,打出“带你进入飞一般的移动梦网”的口号。在北京联通的广告攻势发动后,北京移动通信也很快应战,同样是选择这些报纸媒体,同样是一掷千金的整版广告,同样是接连不断,惟一不同的是北京移动没有推出相应的政策,而是一如既往地宣传自己的网络多么成熟、覆盖多么全面,最多的人使用移动的网络,用这些事实告诉消费者不要轻易转网,要比较清楚,考虑清楚。联通和移动的整版广告大战的火药味几乎浓烈到在同一个媒体上对着干的地步,前面是北京联通的转网诉求,后面一个版面就是北京移动暗示不要转网的措辞。

(4)价格竞争

以往联通的竞争武器就是价格的相对优势,由于联通有国家政策的倾斜,价格可以比移动低10%-15%,联通用户在通话资费方面要比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相对便宜一些,这也是联通主要吸引了中低端用户的主要原因。与中国移动相比,联通的网络覆盖、通话质量和服务都不占优势,只能靠价格作为竞争手段。

然而,直到2006年5月,在争议声中“坚挺”了近10年的北京地区手机资费标准,终于开始面临“破冰”。信产部经与国家发改委协商,批复同意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北京地区手机资费整体水平下调,新的资费方案包括4 档全球通话费套餐以及针对全球通和神州行的接听套餐,新资费方案将北京之前资费标准出现大幅下降。一向以“高端”形象示人的北京移动全球通品牌,其本地通话最低降至0.15 元/分钟,这是北京地区全球通首次出现大幅全面降价。同时,新资费还包括10 元和20 元的被叫套餐,套餐将使接听资费降至0.02 元/分钟,这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出现接听“包月”。相比此前全球通0.40 元/分钟、神州行0.60 元/分钟的标准资费,神州行和全球通接听的降幅则分别达到95%和96.6%。

随后,2007年3月,北京联通推出“漫游费、国内长途费、本地通话费三费合一”商旅卡,最低仅收0.25 元/分钟,比标准资费低80%,而且不收月租费。该产品适用于北京联通CDMA网络和GSM网络两网的后付费用户,他们只需承诺消费相应数额的月话费,即可享受外地通话无漫游的资费标准。此一举措事实上取消了高额的手机漫游、长途费。此外,北京联通还为使用外地商旅卡用户提供了“畅听王”;即本地免费接听1000分钟每月仅16 元和本地免费接听500 分钟每月仅8 元两档。

4.1.1.3 竞争结果

1999年,联通公司单从移动市场的容量或用户占有率来看,只有市场的5%,而中国移动占有95%。但自从有了竞争,双方都在加强对新技术的开发、增加新业务、改善原有的服务、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增加投资,到2001年的6月20日,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3000 万,达到3030 万户,市场占有率达到24%;中国移动则保持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80%以上的份额,规模至少是联通的三倍以上,其全球通品牌更是囊括了中国手机用户中95%的高端用户,手机号段占据从139 到135 有5 个段位;而中国联通则只有一个130,而且用户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到2003年底,中国移动占有2/3 的份额,联通则占有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