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研究中,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分工与专业化带来的集聚经济利益。克鲁格曼进一步从规模报酬递增角度解释了集聚经济效益。美国经济学家艾伦·斯科特将交易成本赋予“空间”意义,认为相关的厂商或企业通过空间聚集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从而享受“范围经济”利益,这实质上是生产或交易上关联企业之间由于可共享技术、设施与服务而引起的一种协同效应。
但企业的空间集中也会产生“拥挤成本”,对空间集聚产生离心力。当企业在特定空间聚集到一定规模,则造成地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污染严重,人口拥挤等,集聚的经济利益将被“拥挤成本”削弱,就会导致企业向外迁移(即离心力大于向心力),集聚经济机制亦不复存在。
目前北京市KISI的空间布局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聚集于中关村科技园,金融业聚集于西城区的金融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聚集于CBD(中央商务区),教育、科研聚集于海淀区,体育产业方面,已形成了六大功能区以及南北有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东西有特色体育健身园区的基本格局。
为了推动KISI的进一步发展,1999年起,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市和科技部提出的将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展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在内的一区多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对未来10年首都金融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重新改版规划,将来北京会呈现“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空间布局,金融产业将呈现“十”字格局纵横发展。其横轴为长安街,复兴门—西单—东二环—CBD一线;竖轴则是西二环,稻香湖—中关村—金融街—丽泽商务区。2006年和2008年,北京市分两批认定了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21 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增强产业向心力,会吸引更多企业在特定区域内集中。
我们可以用区位熵来反应北京市KISI的集聚效应:
LQ北京:北京市KISI的区位熵
L北京KISI:北京市KISI增加值(或北京市KISI从业人员数)(www.daowen.com)
L北京:北京市的GDP(或北京市总的从业人员数)
L全国KISI:全国的KISI增加值(或全国的KISI从业人员数)
L全国:全国的GDP(或全国的从业人员数)。
由图2-5、2-6 可见,北京市KISI的区位熵都大于1,表明聚集效应明显。同时还可看出,KISI的增加值聚集效应不如从业人员表示的聚集效应明显;另外,从2013年开始,增加值表示的聚集效应有下降趋势。
图2-5 北京市2004年—2017年以KISI增加值表示的区位熵
图2-6 北京市2004年—2017年以从业人员表示的区位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