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调区域绿道配套设施标准
各城市区域绿道存在多重建设标准,后期的维护管理也因地方政策存在差异。应在区域层面协调建设标准,在确保可实施性的前提下保持地方特色,推动各城市协同推进绿道的建设与管理。在区域绿道建设标准执行中,未建的绿道应参照统一的建设标准,已建成绿道可适当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优化;城际交界面处绿道衔接由城市间商定,原则上采用高标准一方,并应逐渐过渡至本市绿道断面。
一是协调绿廊建设标准。绿廊是绿道系统的生态基底,包括绿带林带、街旁绿地、行道树、水体景观等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生态区域,是绿道绿色开放空间的主要构成和支撑。城镇型绿道的绿廊总宽度不宜小于5米,对于绿化设施欠缺的地段可酌情降低标准,但不应小于2米;郊野型绿道的绿廊总宽度不宜小于8米。保育型绿道的绿廊宽度应能够满足生物迁徙和保护功能的基本宽度,不宜小于60米。山地型绿道的绿廊宽度因地制宜,不作特殊要求。
二是协同游径建设标准。区域绿道游径以兼具步行和骑行功能的综合道为主,不同类型绿道游径宽度应根据绿道使用频率,因地制宜、灵活控制。绿道游径宽度可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控制。城镇型和郊野型绿道建议设置为步行骑行综合道,游径宽度建议为2—6米;山地型绿道建议设置为步行道,以2米为宜,因地形受限可降低标准。
2.加强区域绿道与公共交通衔接
区域绿道作为高等级绿道,其可达性是决定绿道使用效率的关键因素,规划应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区域绿道与公交站、铁路站应紧密结合,绿道选线尽量经过人流量较大的交通站点,方便人群的到达与疏散。除此之外,还应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进行紧密衔接,提高区域绿道的可达性与共享性。
3.提升舒适美观的绿道环境设计(www.daowen.com)
通过区域绿道的特色化、精细化设计,可有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提升绿道环境适宜性。通过增加绿道两侧行道树、小型灌木等绿色植物,丰富花箱、文化墙等景观装饰,完善路灯、标识系统、宣传牌等配套设施,以精致的环境、温暖的细节,提升感受度。
二是优化绿道旁休憩设施,丰富配套服务内容。一方面,可增加休憩设施功能,如设置自行车租赁点、餐饮点、公厕、垃圾箱等设施。另一方面,进一步美化休憩设施,如通过增加绿植,提升可观赏性。
三是建设尺度适宜的慢行道。参照人性化尺度进行建设,具备骑行功能的慢行道尽量避开如电线杆等路面障碍物,以保障骑行安全。
四是营造丰富多彩的绿廊植被景观。倡导利用当地本土植物,体现地域植被特色,使用生态自然的植被景观,丰富植物种类,综合考虑绿廊植物的季节性、色彩性、主题性,营造丰富多彩的绿廊植物景观,打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景观效果,同时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