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层级传导:建立协同发展区域

层级传导:建立协同发展区域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大都市圈协同的实现,需要多层级主体共同行动,需要从愿景、格局、策略到行动的逐层落实。为此,规划探索建立“大都市圈(全域)—战略协同区(次分区)—协作示范区(区县级)—跨界城镇圈(镇级)”四个层级的空间协同框架,聚焦不同空间尺度的协同重点,围绕创新、交通、生态、人文四类关键协同要素,指引协同规划编制与系统行动实施。应在临沪地区培育6个协作示范区,作为提振郊区发展的重要抓手。

层级传导:建立协同发展区域

上海大都市圈协同的实现,需要多层级主体共同行动,需要从愿景、格局、策略到行动的逐层落实。跨界地区既是各方协同的焦点,也是重大项目统筹实施的关键。为此,规划探索建立“大都市圈(全域)—战略协同区(次分区)—协作示范区(区县级)—跨界城镇圈(镇级)”四个层级的空间协同框架,聚焦不同空间尺度的协同重点,围绕创新交通、生态、人文四类关键协同要素,指引协同规划编制与系统行动实施。

在大都市圈层级,重在确立总体战略愿景,搭建整体发展框架,确定创新、交通、生态、人文要素协同的目标与策略,指引下位规划编制工作。

在战略协同区层级,重点聚焦都市圈重大战略空间资源,围绕环太湖、淀山湖、杭州湾、长江口、沿海等五大次分区,通过共同研究编制规划,凝聚发展共识;深化创新、交通、生态、人文一体化行动,建立共建、共治的协同机制。

在协作示范区(区县级)层级,通过共同研究编制规划,落实战略协同区的重点任务与行动,深化一体化项目布局,强化创新、交通、生态、人文跨界建设衔接。应在临沪地区培育6个协作示范区,作为提振郊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包括崇启海、嘉昆太、青吴嘉、松金嘉平、金慈平、沪舟甬。在此基础上,推广协作区跨界合作模式,以各市间合作意愿为基础,在非临沪地区培育4个协作示范区,包括苏锡、锡宜常、吴南、江张等。

在跨界城镇圈(镇级)层级,通过共同研究编制规划,促进城镇圈级服务设施共享、产业功能布局优化,以及基础设施统筹融合。从类型上分为综合发展型、特色提升型、生态主导型三类,分别予以建设引导。综合发展型跨界城镇圈:包括安亭—白鹤花桥、朱家角—金泽—黎里—西塘—姚庄、枫泾—新浜—嘉善—新埭,徐行—外冈—浏河—陆渡等4个城镇圈。特色提升型城镇圈:包括城东-金港、望亭—黄埭—硕放—鸿山、马山—胡埭—周铁—芳桥—万石—雪堰、金山卫—石化—庵东—崇寿—独山港、洋山—岱西—高亭—小沙、金塘—大榭—梅山—六横等6个城镇圈。生态主导型城镇圈:包括东平—海永—启隆、吕巷—张堰—廊下—广陈—新仓、七都—震泽—桃源—南浔等3个城镇圈。

图8-1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1]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英伦城市群即英国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包含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布里斯托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面积约为4.5万平方千米。

[3]日本东海道城市群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三个大都市圈为核心,覆盖从东京到北九州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域,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www.daowen.com)

[4]郑德高.经济地理空间重塑的三种力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5]上海市区范围包括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宝山、浦东新区等10个区行政单元

[6]赵渺希,钟烨,徐高峰.中国三大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15,35(03):52—59.

[7]李涛,李云鹏,王新军.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结构的演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政策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9):49—57.

[8]罗震东,朱查松.解读多中心:形态、功能与治理[J].国际城市规划,2008(01):85—88.

[9]赵亮.欧洲空间规划中的“走廊”概念及相关研究[J].国外城市规划,2006(01):59—64.

[10]郑德高,马璇,李鹏飞,张亢.长三角创新走廊比较研究——基于4C评估框架的认知[J].城市规划学刊,2020(03):88—95.

[11]郭磊贤,吴唯佳.基于空间治理过程的特大城市外围跨界地区空间规划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9(06):8—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