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大都市圈的生态环境发展问题

上海大都市圈的生态环境发展问题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严重和紧迫的是上海大都市圈海洋环境质量,近岸海域以劣Ⅳ类水为主,海水富营养化问题显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超标严重。上海大都市圈空气质量不高。

上海大都市圈的生态环境发展问题

1.部分地区水质、空气污染严重

上海大都市圈环境问题中最严重的是水质,特别是海洋水质以及空气污染。区域地表水环境问题主要是南通、常州、嘉兴和上海等城市Ⅳ类水、Ⅴ类水及劣Ⅴ类水占比较高。更严重和紧迫的是上海大都市圈海洋环境质量,近岸海域以劣Ⅳ类水为主,海水富营养化问题显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超标严重。太湖作为区域规模较大且重要的水域,其蓝藻水华爆发频率较高,季节性特征明显。太湖湖体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表7-19 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海洋环境问题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表7-20 2019年太湖水质环境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上海大都市圈空气质量不高。从空气污染物六项指标来看,常州、宁波湖州和嘉兴的AQI优良天数比率,常州、湖州和嘉兴的PM2.5排放浓度,湖州和嘉兴的PM10排放浓度,常州、南通、宁波和湖州的SO2排放浓度,无锡、常州、苏州、宁波、湖州和嘉兴的NO2排放浓度,无锡、湖州和嘉兴的O3排放浓度,无锡、宁波、湖州和嘉兴的CO排放浓度等,均劣于所属省平均水平。同时,区域酸雨现象严重。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中,就降水pH平均值和酸雨频率而言,除南通外,其余8城都劣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湖州与舟山的酸雨频率是全国均值的8倍,上海与宁波的酸雨频率是全国均值的4倍。在大都市圈中浙江省的4座城市、上海市都是酸雨相对高发区。

表7-21 上海大都市圈酸雨问题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www.daowen.com)

2.区域整体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大

上海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实力强劲,2019年9座城市GDP总量高达10.79万亿元,约占长三角三省一市总量的52.51%。遥遥领先的经济总量是基于区域高强度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的现实。从土地开发强度看,上海大都市圈整体建成区占比达13.35%,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达16.15%,远高于江苏省、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4市和浙江4市开发强度同样高于所属省均值。上海、无锡是上海大都市圈建成区和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最高的2座城市。从资源应用强度看,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9座城市的能源消费总量高达33762.1991万吨标准煤,约为江苏省的1.04倍,约为浙江省的1.51倍,占全国总量的6.93%。其中,上海市和苏州市作为能源消费总量排位前两位城市,占整个上海大都市圈能源消费的61.3%;上海市能源消费量高达全江苏省的35.96%,浙江省的52.23%;苏州市能源消费总量占江苏省的27.68%,是浙江省的40.2%。建设用地比例过高,土地开发过度会造成人地矛盾和土地承载接近极限,资源过度利用则直接干扰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因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提升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效率而非强度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重要课题。

3.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协同程度低

上海大都市圈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目标,仅有部分城市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提出生态环境发展方案,个别城市指出要加强国际合作或与邻近城市间合作。总体上,大都市圈整体、1+8城市间、各省相关城市间、地理邻近城市间的生态环境协同建设程度较低。

表7-22 上海大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方案

续表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