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已上升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上海大都市圈基于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丰富,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上,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取得较大成绩。
1.文旅融合发展快速推进
拥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别齐全、文化和旅游市场建设及相关设施配备相对完善的先天基础优势,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在继长三角动漫产业合作联盟、长三角文创特展产业联盟、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长三角文旅产业联盟、长三角影视制作基地联盟、长三角文化装备产业协会联盟等联盟陆续成立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文旅联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一是文旅产业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文旅产业近几年发展呈上升趋势。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业冲击巨大,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以下均采用2019年的数据。根据各城市2020年鉴的统计数据,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的旅游收入水平比较均衡,除南通外,其他均已达到千亿元,接待游客总数达120466.8万人次,星级饭店总数510个以上。从全国层面上来看,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旅游总收入1.89万亿元,占比28.51%,四分之一多。
表6-1 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旅游产业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2020统计年鉴》。
二是文旅产品不断丰富。近年来,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实施“文化+”发展工程,创新开发新业态、新产品,重点加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培育,推进红色旅游向文化、教育等融合发展。如上海红色旅游景区有34个;湖州正在打造南太湖文旅融合发展带,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探索建立“莫干山旅游经济特区”,做大做强世界乡村旅游小镇、丝绸小镇、湖笔小镇、太湖演艺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集群;常州打造“绝色江南·闲逸山水”产品集群、“江南门户·溯源运河”品牌等。(www.daowen.com)
三是数字文旅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积极推进文旅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开展文旅数字化协同发展。如苏州在着力打造数字文旅中心,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奠定基础;南通依托市智慧文旅平台,加快推进城市文旅智慧导览系统建设。
四是旅游人才培养得到重视。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都将文旅人才培养写进了规划,部分城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化旅游人才整体培养模式,通过各项政策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旅游规划、创意策划、市场营销、智慧旅游等文旅专业人才。
2.开启文旅品牌的融合共建模式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积极结合各城市间优质文化资源互补,扩大江南文化的影响力。
一是点对点协同建设旅游区。如宁波共建大运河文化带和浙东唐诗之路,打造浙江大花园精品旅游带。无锡积极与常州市武进区深化合作,协同发展竺山湖生态旅游区,推动共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协同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和创新湖区,加快建设锡宜协同发展区,推进大拈花湾、渎村水乡、周铁总部园区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造长三角著名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嘉兴协同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强化与上海青浦、苏州吴江片区的示范协同,努力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二是积极探索协同打造文旅品牌。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近年来在开展文旅活动时开始有意识地积极尝试城市间的合作与共同协办,组织承办各类重大赛事、文体活动、会展论坛等,同时联合开发文旅线路产品。如常州太湖湾与无锡拈花湾、苏州东太湖地区文旅资源的合作开发,联手打造“大运河世界遗产经典游”“环太湖休闲度假精品游”“江南古城古镇古村体验游”等文旅品牌,推出“旅游一卡通联名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