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未来现实与趋势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未来现实与趋势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39个城市(区)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虹桥宣言》,在该合作机制框架下,定期举办“合作机制年会”,搭建文化发展合作平台,商立具体实质性项目。此次旅游公共服务第一次和公共文化产品同场展示,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积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未来现实与趋势

上海大都市圈围绕卓越全球城市区域建设的目标,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持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不断升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具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圈。

1.公共文化服务能级不断提高

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尽管数量与品质存在一定差距,但总的来说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服务已取得“齐头并进”的成效。

一是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在城市空间计划里逐渐将文化赋能提升到重要位置,注重文化优势,增强各城市文化地标的辨识度,彰显江南文化的多姿多彩。如上海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临港新片区,拓展延伸从淀山湖到滴水湖的城市东西文化轴的文化设施布局;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新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河海博物馆、文化馆新馆、新音乐厅、档案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时代宁波文化地标。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覆盖。目前,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已基本建成市、区、街镇、村(居委会)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平均约0.3平方米,“1+8”城市拥有博物馆362家、公共图书馆158家、群艺馆、文化馆(站)902个。苏州提出2025年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15次,城乡艺术表演团体2818个。上海、苏州、宁波几个城市的艺术表演团体国内年度演出场次均已上万,观众人次也均达到1000多万人次。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取得新进展。近几年,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着力将数字影视、文化智造、数字传媒、数字音乐等数字赋能文化领域,打造公共文化领域的“云”建设,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不断涌现,逐步实现了城市“文化云”平台的全覆盖,并结合城市区域产业优势,打造各具特色文化服务品牌。如宁波打造“云上文化”品牌;苏州通过“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整合文旅资源,提升文旅服务品质等。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开启联动共享。由于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具有很多文化共通性,各城市间开始尝试通过公共文化的合作机制搭建文化发展合作机制,聚集各城市精英人物,会聚全国先进经验,开展城市间文化实际运作项目,通过区域内公共文化机构的联动共享,推动城市间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叠加。如2018年10月23日,由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局联合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浦东新区文广局、嘉定区文广局、苏浙皖三省示范区文化(广)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共同发起建立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39个城市(区)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虹桥宣言》,在该合作机制框架下,定期举办“合作机制年会”,搭建文化发展合作平台,商立具体实质性项目。

突破地域和部门长三角“文采会”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2019年3月,在上海世贸展览馆举办了首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首次实现了跨区域举办、市区联手、长三角联动,首次实现文旅联合参展。除传统文艺演出、剧目创作、非遗产品、文创产品等文化内容生产板块外,此次文采会还推出了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旅游公共服务、文化科技融合、咨询培训及绩效评价等4个全新板块,首次实现了全产业链集中展示,内容涵盖公共文化服务各个方面。

共计约5200人参与观展,现场成交意向金额为5663.72万元。

此次旅游公共服务第一次和公共文化产品同场展示,引起了广泛关注。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旅游厕所革命、自驾游公共服务、旅游大数据信息、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五个领域的13家单位参展,为城市、乡镇、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整合与提升,提供技术、设施和解决方案

2.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有力

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要素品类众多、数量巨大,有远近闻名的世界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城市的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和活化工作成绩显著。(www.daowen.com)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文物管理部门均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一些城市的地下、水下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取得重大发现。如上海的广富林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到13000多平方米,在环太湖地区文明进程研究、福泉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取得重大突破。据统计,“上海都市圈范围内现有11项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3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具备较高的遗产密度,1000平方千米范围内包含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资源点不少于10处,且具有旅游热度”[1]。在文物利用方面,各城市引导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生产生活实践,拓宽传统文化多元利用方式。如宁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文物资源保护传承,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水下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开展海丝、海防、海港遗存研究。此外,各城市还鼓励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做精做强传统文化品牌。如上海通过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利用。

二是博物馆能级提升明显。(1)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质量显著提高。如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上海鲁迅纪念馆“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寓情于史,以情传神——宋庆龄陈列”三个项目第十届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2)宣传推广方式多元化。如苏州博物馆运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和现代设计手法,萃取传统园林的精髓,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件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的“双面绣”建筑艺术作品。上海博物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博物馆之夜”等加大博物馆宣传,推出“文化上海”发布、导览、品鉴、典藏四大系列丛书及App手机应用软件等。

三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成效凸显。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积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各城市各显其能,一方面深入推进“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建立非遗传习所和传习点,支持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非遗品牌做精做强。如上海联合国内外高校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苏州结合文旅专项行动,通过创意设计,把非遗文化、手工艺转化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发展乡村旅游、江南水文化、大闸蟹文化、民宿文化等。

3.文化交流影响力不断提升

进入新的时代,长三角地区跨域文化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包括公共文化供给、市民文化活动、文化合作交流等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是城市文化合作交流项目增多。上海大都市圈城市间文化活动、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且不断开启文化交流的协作机制。2019年9月19日,上海杨浦与浙江嘉兴、浙江温州、江苏扬州、安徽宣城等长三角五座城市的文联工作者和书画家相聚上海浦江之滨,联手举办“爱我中华 携手共庆——长三角五地书画交流活动”。

二是市民文化节城市间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办节机制,以“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得益”的方式举办上海市民文化节,力求最大限度调动市民的活动参与热情。2021年3月29日,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和安徽芜湖设立长三角分会场,实现四地联动。

全城“嗨”起来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线上线下同步启动

嘉定新城远香湖、松江新城富林湖、青浦新城夏阳湖、奉贤新城金海湖、南汇新城滴水湖……“五个新城”,每个都有一个湖,且周边集结了一批图书馆、美术馆、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天然形成了“环湖公共文化服务圈”。2021年3月29日,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在“五个新城”同步推出了“新城五湖发现之旅”,引导市民发现身边的精彩。

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线上线下同步启动。这是属于全城、全年龄段上海市民的精彩,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文化服务日当天,近千场文化活动在申城各级文化场馆、商圈、园区、公园、广场遍地开花。上海市民文化节还首次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和安徽芜湖设立长三角分会场,实现四地联动。“云上”的活动同样精彩,八大频道12小时大联播,让市民获得了丰富的可看、可听、可赛、可游、可品、可互动、可消费的文化服务体验。

三是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如上海通过整合全媒体渠道,以上海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人民外宣建设,构建针对性强、富有成效的上海国际传播工作机制,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 Joy)等重大文化节庆活动,鼓励增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艺术赛事品牌,提升节庆内涵品质。苏州充分利用涉外媒体平台、海外社交网络平台和国际合作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完善与海外城市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参与国家级品牌项目和主题活动,提高本土文化全球影响力。舟山开展多元化海员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海员服务国际影响力。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数排行榜2020》显示,在上海大都市圈内文化交流功能方面,上海市区处于全面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在活动演出场次和世界会议数量上优势明显。苏州市区位列第2,凭借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优势,在外国游客点评指标上表现突出。宁波、无锡常州湖州、舟山、嘉兴、南通市区排名靠前。昆山市、桐乡市因分别拥有周庄乌镇核心古镇资源,在外国游客点评指标上具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