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大都市圈的科技创新特征

上海大都市圈的科技创新特征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大都市圈科技成果数量持续增长,科技创新质量逐渐提升。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专利授权量合计约为35.6万件,占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41.03%。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搭建各类科创平台,为大都市圈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上海大都市圈的科技创新特征

1.科创资源集聚,发展势头强劲

上海大都市圈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科技创新载体集聚,基础支撑能力较强,创新活动活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在校学生、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等均居于上海大都市圈首位。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1+8”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大学生188人。其中,常州市、苏州市和上海市的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量超过210人。常州市的每万人大学生数量最高,为274人;其次是苏州市,每万人大学生数量是232人。上海市常住人口虽多,但因其拥有强大的科研系统,2017年拥有普通高等学校已达64所,在大都市圈中遥遥领先,因此上海市在该指标上亦有优势。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最低的是湖州市,2019年该指标接近95人。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成果数量持续增长,科技创新质量逐渐提升。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专利授权量合计约为35.6万件,占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41.03%。其中,发明专利约为8.39万件,占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52.67%;平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为11.77件,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6.78件)4.99件。苏州市发明专利达到4万件以上,上海市发明专利达到2万件以上。

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搭建各类科创平台,为大都市圈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上海大都市圈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载体,隶属于不同等级的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上海大都市圈拥有1个科创走廊、1个示范区、2个国家级新区、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个国家级高新区、2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种类各异的科创平台,这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表3-6 上海大都市圈科创平台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各城市政府官网。

2.研发投入较大,资金持续保障

上海大都市圈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长趋势明显。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的R&D经费内部支出约3532.18亿元,约占区域生产总值的3.27%。其中,上海市2019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最高,超过1500亿元,是2015年的1.65倍,占当年GDP的4.00%,在大都市圈中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次是苏州市,R&D经费规模居第二位。无锡市居第三位,经费总支出均超过300亿元。宁波市的R&D经费总规模稍微落后于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的总量相近。其他三个城市特别是舟山市的R&D经费总支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R&D占GDP比重看,上海市的占比遥遥领先;嘉兴市虽在规模总量上不及其他城市,但R&D占GDP的比重位居都市圈内第二位;常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宁波市和湖州市的比重相近。(www.daowen.com)

3.创新成果颇丰,成效较为明显

上海大都市圈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产业发展活跃,在“量”与“质”

表3-7 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

资料来源:各城市2020年统计年鉴。

方面均有较大提升。2019年末,上海大都市圈的专利授权量总计35.6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8.39万件,平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36.40件。分城市看,上海市不仅在总量和相对量上显著超越其他城市,而且在数量与质量方面亦拥有显著优势;苏州市在总量方面超前,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大都市圈中位居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在第三位;宁波市的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居于上海市和苏州市之后,但相较以上两市仍存在一些距离;湖州市在专利授权总量上不占优势,2019年仅有1.64万件专利授权量、125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但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排名超过苏州市;南通市在创新成果总量、质量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3-8 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专利授权及拥有量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各城市2020年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