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卓越全球城市区域:愿景与目标

卓越全球城市区域:愿景与目标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上海大都市圈已经明确以9大城市作为正式范围。大都市圈应该首先响应上海城市规划关于卓越全球城市的主要目标功能,并考虑在全球城市区域尺度上去践行。

卓越全球城市区域:愿景与目标

1.上海大都市圈的属性

上海大都市圈的主体性质是承载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功能性空间实体,其空间范围是由功能决定,并在事实上是动态变化的。对于上海大都市圈最为贴切的认识框架是全球城市区域理论(Scott,2001),当然,上海大都市圈的实践也必然推动全球城市区域理论的进化。

当前,上海大都市圈已经明确以9大城市作为正式范围。其划定是一个综合中央和地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方面部署协商确定的结果,超越了单纯学术讨论的范畴,是理论应然与实践使然的结合。当然,任何前瞻性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前景,都不应排斥其弹性动态变化的可能。鉴于上海大都市圈所处的东亚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特点(人口基数大密度高、宜居空间有限、环境承载力近饱和)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景(高速铁路、5G网络),未来适当延展上海大都市圈的功能性尺度并非不可预见。为此,当前的上海大都市圈发展愿景谋划,还应高度重视同兄弟都市圈的互动。

2.上海大都市圈的愿景内涵

“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愿景,涉及三个层次的内涵理解。第一是“卓越”,指突出的创新演化能力,揭示本地域生生不息的动力机制。上海大都市圈是一个复杂系统,历史上地域发展重心经历了从河谷平地到三角洲上部再到三角洲下部的持续迁移;苏、常、甬、沪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心城市迭起;因港而兴、因商而兴、因农而兴、因政而兴、因人才而兴等各种崛起路径得到持续激发,在多样化自组织中持续保持了这个地域的整体活力。第二是“全球”,指突出的全球性联结能力和世界级影响力。上海大都市圈是一个开放系统,历史上持续同外部开展流动交换(大移民中原文化输入、对外贸易),近代以来同全球经济、文化运行保持功能性连接,到当代成为全球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第三是“城市区域”,指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流量枢纽和创新策源功能的核心依托空间已然从城市的行政性范围拓展到大都市圈的功能性范围。

3.上海大都市圈的主要目标

上海大都市圈的目标设定需要依据两个基本指导思路。(www.daowen.com)

思路一:基于上海、大于上海、优于上海。上海大都市圈是以上海为主核,上海的高度决定着上海大都市圈的高度。大都市圈应该首先响应上海城市规划关于卓越全球城市的主要目标功能,并考虑在全球城市区域尺度上去践行。此所谓“基于上海”。同时,从上海1个都市到上海大都市圈的9市一体,空间范围扩大近9倍,就必须跳出上海市,从整个大都市圈的尺度评估考虑生态环境、创新活力、人文资源条件、空间配置、主要挑战和符合卓越全球城市区域的更宏大的目标内涵。此所谓“大于上海”。还应该看到,鉴于上海市的规划在本质上是针对一个高度城市化行政市的规划,其在生态、人居等维度没有条件提出更为宏大的目标。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则有更从容的施展空间,优化生态、活力、人文这三个关键方向的权衡排序,以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此所谓“优于上海”。

思路二:面向未来建立国际坐标系。规划、建设和管理上海大都市圈必然需要摆在国际坐标系中。自联合国确立“可持续发展议程”以来,世界上一大批优秀的都市区、都市圈或区域都对自身的长期发展进行了新的规划和修订。基于日本首都圈、纽约-新泽西-康州都市区、加州湾区、芝加哥大都市区、加拿大金马蹄地区(以多伦多都市区为核心)、东英格兰都市区、法兰西岛、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大悉尼区域、孟买大都市区、大马尼拉区域11份优秀规划文本的研究(参见本书第四部分)表明,面向21世纪中叶的发展愿景目标在国际上具有高度共识。比如在发展愿景上,可持续和包容性是高度一致的发展愿景表述,此外竞争力、充满机会、全球性、健康/有活力、繁荣、多元化、公平也是有相当共识的表达。围绕可持续目标,相关规划引导出了减少环境影响、抵御气候变化、增强环境适应力的策略目标;围绕包容性目标,相关规划引导出了保护发展、聚焦增长、包容性增长、增进平衡遏制一点集中的策略目标。

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发展的潮流,上海大都市圈的目标设定需要形成三个维度的追求:

第一,上海大都市圈必须是一个生态型都市圈。在发展目标上,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要达成韧性应对气候变化;要保护和恢复好具有丰富多样性的河口三角洲水乡生态环境;要在关注城市的同时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构。

第二,上海大都市圈必然是一个活力型都市圈。在发展目标上,要构建高度完备基础设施以支撑人财物信息高密度对流;要形成高度丰富的区域生产网络以支撑完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塑造满足高度活跃创新创业活动需求的社会生态系统

第三,上海大都市圈理应是一个人文型都市圈。在发展目标上,要纳入品质均衡的多样化生活要求;要引导协商合作的民主治理;应形成自信、多元、开放的文化基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