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可持续生计:实现长期资源生产率提高和消除贫困的目标

可持续生计:实现长期资源生产率提高和消除贫困的目标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的生计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并将其作为其报告的核心。这一会议首次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理念。可持续性是指长期维持或提高资源生产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将这一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主张实现可持续生计是消除贫困的广泛目标。钱伯斯和康威强调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将可持续生计作为能力,公平和可持续性三个现存概念的连接。

可持续生计:实现长期资源生产率提高和消除贫困的目标

人类如何实现在各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被联合国的一项“跨千年全球展望研究”列为新千年全球所面临的15大挑战之首(杰罗姆·格伦等,2001)。为了将可持续发展付诸实践,世界各国及发展机构产生了各种发展计划和方法。将可持续性付诸实践的一个尝试就是关注生计,生计的可持续性总体上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大目标。因为把生计作为支撑生活质量或幸福的手段,并且这种联系是明确的,生计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而且也是提供人们可以增进和享受生活的资源。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的生计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并将其作为其报告的核心。这一会议首次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理念。

生计被定义为满足基本需求的充足粮食和现金及现金流量。安全是指对资源和创收活动(包括准备金和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抵消风险、缓解冲击和应对突发事件。可持续性是指长期维持或提高资源生产率。家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可持续的生计安全——通过土地,牲畜或树木的所有权;放牧、捕鱼、狩猎或聚会的权利;通过稳定的工作并获得适当的报酬;或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将这一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主张实现可持续生计是消除贫困的广泛目标。当年,罗伯特·钱伯斯(Robert Chambers)和戈登·康威(Gordon Conway)在批评了许多先前关于生产、就业和收入的研究后,认为它们不适合大多数农村生活的复杂多样的现实(Chambers&Conway,1992),钱伯斯(1992)进一步认为,“生计包含了人们为了谋生所需要的能力、资本(包括物质和社会的资源)以及所从事的活动。只有当一种生计能够应对并在压力和打击下得到恢复;能够在当前和未来保持乃至加强其能力的资本,同时又不损坏自然资源基础,这种生计才是可持续性的”。他们就此提出了以下关于可持续农村生计的综合定义,该定义最常用于家庭层面。

可持续生计包括生活资料所需的能力、资产和活动;生计是可持续的,可以应对从压力和冲击中恢复过来,维持或增强其能力和资产,并为下一代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机会并为地方和全球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其他生计贡献净收益(Chambers&Conway,1992)。

这一定义揭示了以前未能清晰呈现的多维度农村生活,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农村生计,它不仅关注物质利益,更关注非物质的利益。贝宾顿(Bebbington,1999)据此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资产,例如土地,绝不仅仅意味着是他或她的谋生手段,也赋予他所在世界以特定的意义。资产不是人们用于构建生计的简单资源,它也是人们能力得以实现的条件。资产不应仅仅被理解为延续生命、适应环境和脱贫的手段,还应成为对资源的控制、运用和转换,进行运用以及再创造、挑战和改变资源的基础能力。(www.daowen.com)

钱伯斯和康威强调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将可持续生计作为能力,公平和可持续性三个现存概念的连接。钱伯斯和康威就此提出了一个既规范又实用的发展思维框架

增强能力——面对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人们是多才多艺的,快速适应并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

提高公平性——应该优先考虑穷人,包括少数群体和妇女的能力、资产和获取途径;

提高社会可持续性——应通过减少外部压力和冲击并提供安全网来减少穷人的脆弱性。

Scoones(1998)对可持续生计做出了经典性的定义,即“一个生计维持系统要包括能力、资产(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以及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他进一步认为,只有当一个生计维持系统能够应对压力和重大打击,并且可以从中恢复过来,而且可以在现在和未来保持甚至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资产,同时不损害自然资源的基础时,它才具有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